每日的粮米却是一定数量,是根据沾县在册的百姓的人头数进行分发的,这便出现了粥少人多的现象,不是说每个人都能领到粮米,总是会有些人排队到了之后,粮米已经分发完了。
这是因为外地难民的进入抢了本应该属于本地难民的救济粮米,所以每日都会发生当地的难民和外地的难民之间争抢打斗的现象。但是,这一次的规模却是很大,竟然是数千人,而且不知是在谁的鼓动下,难民竟然停止了争斗,达成了一致,竟然要到太守府内抢粮。
好在官兵的及时到达,才制止了这次的暴动,但是经历了这次的事情之后,太守王博对于这些难民也产生了一丝的恐惧心理,本来王博准备继续到今年玉米收获之后才结束这次周济,但因为这次的事件,使得王博狠了狠心,决定提前结束周济。
由于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王博便命人严密封锁消息。但是。这个消息还是传了出来。这一下在难民中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于太守府有层层地官兵把守。难民并没有像上一次那样冲动。而是选派了几个代表要进入太守府和王博理论。虽然仍然有人在暗中鼓动。
一共是六名六旬左右地老人。就在这六个老人将要进入太守府地那一刹那。赵喜不知从那里冒了出来。突然出现在了太守府门前。赵喜伸手抓住了一个老人地手。那名老人微微一愣。看了看赵喜。赵喜满脸尽是哀求之色。低声对这名老人道:“爷爷。让我陪您一起进去见识见识吧。”
这名老人见是一个孩子。也不在意。点了点头。反手将赵喜地手抓在手中。领着他一起进了太守府。守卫看到突然多出了一个孩子。正要问。这名老人已经抢着回答:“官爷。小老头地身体不好。这是我地孙子。是来搀扶我地。”
那门卫被这一声“官爷”叫得有点飘飘然。又见赵喜只是一个十三岁地孩子。于是便挥了挥手。没有阻拦。
自己决不能再走出太守府地大门。赵喜一路之上暗暗对自己说。这是自己唯一地机会了。一定要把握好。
在大汉地十三州当中(交州现在还不属于大汉地管辖。所以加上司隶地区只有十三州)。并州由于地理位置和和羌胡接界。经常发生战争地原因。经济状况一直都是十三州当中最贫穷地。并州地官员大多都是得罪了十常侍而被贬过来地。丁原如此。王博也是如此。
所以,乐平郡的太守府规模并不大,还比不上冀州一个大县的县令的府邸。但是,即便如此,这里的一切已经很让赵喜很惊讶了,来到汉末不知不觉有五年的时间了,五年来一直生活在贫穷的乡村,此刻乍然见到太守府内的景象,赵喜觉得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六人到达客厅的时候,王博已经在那里等候了,王博约有四十一二岁的模样,但额头间已经隐隐有了一些皱纹,双眉紧蹙,神色间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见到管家将难民的代表带进来,王博一扫眉宇间的忧愁,眉头也舒展开来。
见到后面跟着的赵喜,王博不觉愣了一下,随即便反应过来,没有说什么。
这时候,六人也向王博一起见礼:“草民等见过大人。”
王博端坐不动,仅仅是手一挥道:“诸位不必客气,看座。”
“谢大人。”六人齐声道。
礼毕之后,六人便各自找了一个席位坐了下来。由于原来只说是难民的代表只有六人,所以厅内只有六个席位,左右各三个,并没有赵喜的座位,赵喜于是就站在了那名老者的身后。
坐定之后,带领赵喜进来的那名老者首先站起道:“大人,今年全国大旱,还有蝗灾,庄稼颗粒无收,若非大人开仓救济,我等早已饿死,大人的活命之恩,我等时刻铭记,这一次能够得见大人真容,小老儿便代表全体难民向大人拜谢救命之恩。”说完,其他五名老者也站起,六人一起站起向王博深深鞠了一躬。
然后,其他五名老者坐下,剩下那名老者继续道:“上一次是由于受人挑拨,才发生了难民竟然要进太守府抢粮的事件,给大人造成了一场虚惊,我等心中甚是过意不去,再次老朽代表全体难民向大人赔礼了。”说完,这名老者再次深鞠一躬。
“但是,近闻大人因为上次之事要提前结束周济,老朽等人希望大人万万不可如此,否则这四万多名难民将有半数以上将会饿死在此地,如此将有违大人当初放粮之初衷呀。”这名老者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而且看来这名老者是曾经是一私塾教师,说话竟是如此有板有眼。
王博听了,眉头再次皱到了一起,道:“非是王博不愿再继续救济大家,实在是难民越来越多,沾县的存粮已经不够支持到玉米收成之后,还请各位乡亲能够体谅王博的难处,动员大家各回各乡吧,根据刺史丁大人的命令,各地都必须开仓放粮,以救济灾民,王博也早已按照刺史大人的命令,通令乐平郡各县开仓放粮,难不成各县并没有遵从本太守的命令,但是据王博所知,各县确实都在开仓放粮。”
在这名老者对面坐的一位老人起身道:“大人说的不错,我们这些人来自乐平郡的各地各县,据老朽所知,各县也确实都在开仓放粮,只是每日分到手中的粮米根本不够食用,所以我等才不得已才来到沾县,还请大人明鉴。”
王博不由觉得奇怪道:“王博也曾派人到各地查看,每日每人分发的粮米和沾县无任何区别,不知诸位为何非要离开家乡来到沾县求粮?”
听了王博的话,六名老人均是互望一眼,那名领着赵喜进来的老人道:“大人,据老朽从外地难民中得到的消息,各县每日所分发的粮米数量尚不及沾县的一半,许多人家虽每日能够得到粮米却仍旧有人饿死,所以大家这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了。”
王博听了,不禁和管家对望了一眼,眼神中尽是疑惑。
(票票~~~啊票票~~~~)
。
正文 第六章 赵喜献计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23 本章字数:3107
怎么会是这样,王博心中不禁嘀咕起来,难道说是下面各县的县令在故意敷衍自己,并没有将粮米如数分发到各地难民的手中,而是克扣了一部分。毕竟是刚到任不久,王博对各县县令并不太熟悉,不知他们为官如何。
根据这六名老人所反馈的情况,看来确实是如此了,王博心中也解了一直以来感到其他各县的难民纷纷涌进沾县的疑惑。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王博必须要马上做出反应,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外地难民便会停止涌向沾县,更会有大量的难民会再次返回家园。但是,时间比较紧迫,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让王博去将这些县令一一调查,究竟该怎样办呢,王博很是头疼。
赵喜在一旁看出王博的脸上有为难之色,知道王博没有好主意去解决这件事情,心中便打起小算盘来。在赵喜听到这两个老人的话之后,心中便对于如何处置这件事情有了一个办法,只是一直没机会说话,此刻,机会来了。
“此事何难,小人就有办法,保证半个月之后,整个乐平郡各县分发的粮米和沾县一样多。”赵喜眼见机会到了,突然高喊了一声。
其实,说白了,这个问题很简单。前文有交代,今年大旱,灵帝下诏将各地苛刻酷虐和贪污的地方官员一律免除,而乐平郡的前太守赵邱正是其中之一。乐平郡的贪官污吏又岂是赵邱一人,各县的县令也都如此,并且和赵邱沆瀣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