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淮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口中却是依然泣声道:“小侄在广宗城因为敬佩张角手下大将管亥地忠义。一时感情用事。私自作主。将其放走。并任其带走张角遗体。违背了皇上要见到张角首级地旨意。后得家父训斥。小侄方才明白。只是大错已经铸成。管亥也早已不知所踪。此事已是无可挽回。所以丁淮这才厚颜恳请叔父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救一救小侄性命。今后小侄定然结草衔环。以报答叔父地恩情。”
其实在丁淮心中暗骂何进地时候。是错怪何进了。在丁淮没有表明立场之前。何进也只能装糊涂了。现在丁淮地这一番话已经将立场表明。何进也就不会装糊涂了:“贤侄莫急。此事汝父也曾向我提起过。放了张角手下一两个大将倒是没什么。只是贤侄错就错在不该将皇上恨之入骨地张角地遗体任由管亥带走。”
何进地这句话倒是真话。灵帝对张角确实是恨之入骨。在东汉二百多年地历史上。张角地这次起义可谓是规模最大地一回。搞得灵帝十分没面子。更是因为为了平叛此次叛乱。花费钱粮无数。由于东汉**。国库空虚。所有地费用都是灵帝从自己地小金库中先行垫上。灵帝虽然爱财如命。但是也明白这次地叛乱若是不能及时平息。自己地皇帝地宝座便坐不稳。这其中地利害关系灵帝还是明白地。所以灵帝才在任命皇甫嵩四人地朝堂之上地时候。明示欲得张角首级才甘心之意。
其实。早在丁淮来找何进之前。何进就已经在心中制定了两种方案。其中一种是若是丁淮依然站在杨赐这一帮“清流”地阵营中地应对方案。另外一种当然就是丁淮投向自己。如何能将此人保住地方案。所以在丁淮向何进求救地时候。何进早已是成竹在胸。
何进不慌不忙道:“贤侄有所不知。皇上对于此次黄巾之乱甚是恼怒。对于黄巾贼首张角更是恨之入骨。黄巾贼众地一干首领都是皇上必得而杀之之人。若是你仅仅放走了管亥事情倒也好说。但是你偏偏连张角地尸体也让其带走。皇上岂能不怒。何况之前皇上曾专门下过圣旨。”
丁淮听了这话,知道事情必然十分棘手,于是赶紧乖巧地站起,对何进泣声道:“小侄少不更事,犯下大错,还望叔父救我。”心中却想,没想到自己这次倒成了自己最看不起的爱哭的刘玄德了,从进府开始一直哭到了现在。
何进摆摆手,示意丁淮继续坐下,道:“如今我等皆是同坐一条船,叔父也不瞒你,如今朝廷之上分为三派,张让等宦官是一派,太常杨赐、太尉邓盛等一些士族大夫是一派,老夫为首的一干人等又是一派。如今原太尉杨赐被罢免,而太尉一职虽然仍有“清流”一派的邓盛担任,但是邓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及权谋之术比之杨赐却是差了许多,“清流”一派逐渐在皇上跟前失宠,加上你私放张角,杨赐必然难逃干系,若非你父子二人转向投我,恐怕贤侄这次必然是性命难保。”何进这番话倒是对丁淮没有任何的隐瞒,说的十分清楚。
丁淮听了暗暗心惊,心想自己幸好先来何进府中表明心迹,不然的话这次真的是性命难保,恐怕父亲也保我不住。
何进丝毫没有看到丁淮脸上的变化,继续道:“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老夫岂能坐视不管,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老夫也只能够保住贤侄性命,依旧做你的汉中太守。虽然这次贤侄战功卓著,恐怕也不能有任何升迁的机会了,这也是老夫仅能办到的极限了,也是和皇上交涉的筹码。”
其实,何进说的这个结果已经远远出乎丁淮的意料之外了,在丁淮想来最多是保住性命,汉中太守以及侯爵都不可能再有了,没想到这些官爵何进竟然也能为自己保住。侯爵还没什么,毕竟只是虚衔,但是汉中却是丁淮经营多年,弃之可惜。
丁淮大喜过望,连忙站起,向何进躬身道谢。
由于丁原的原因,何进对于丁淮没有任何防备之心,谈话中不由谈到了十常侍。丁淮稍一沉思,觉得还是先给何进提个醒,便道:“十常侍久在宫中,其势甚大,党羽众多,叔父不可不早做防范。”
何进哈哈大笑道:“几个阉人还能闹出什么大乱不成,只不过暂时得到陛下宠信罢了,一旦陛下龙御归天之时,就是阉党人头落地之时。司隶地区的禁军大部分都在老夫的掌控之中,只有少量禁卫军和一千羽林军控制在阉人手中,其实力与我相比差之以千里,到时杀掉这些阉人岂非手到擒来。”
丁淮见何进并没有将张让等人放在眼中,心中颇急,劝道:“以小侄来看,叔父还是小心为好,张让等人毕竟在京城多年,根深蒂固,关系复杂,说不定叔父掌管的禁军卫队之中便有张让等人的亲信也未可知。”
何进微一沉思,道:“无妨,即使老夫在京师的实力不如阉党,各州之中还有老夫的人马,凉州董卓、并州你父丁原、豫州王允、扬州陈温,一旦战事结束,老夫还会保举皇甫嵩为冀州刺史,到时候,一旦老夫一声令下,各地军马将会进京勤王,张让等人还不是束手就擒。”
丁淮闻言真是大吃一惊,以前看历史书,都是说何进号令诸侯进京勤王是袁绍出的馊主意,没想到何进早就有这个念头,袁绍的提议只不过和何进的想法一样,即是袁绍不提,何进还是会这样做的,而且自己也成了何进下此决定的导火人。
丁淮本想再劝劝何进,说此举不合适,但是,想了想,丁淮又觉得没法开口,张了张嘴,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下。
。
正文 第二章 功过相抵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34 本章字数:3652
由于丁淮在洛阳并无府邸,是以便暂时住在了何府。
就在丁淮回到洛阳的当天下午,何进入宫去见自己的妹妹何皇后,将此事说明,何进让何皇后在灵帝面前为丁淮多多美言。三年前丁淮入宫的时候,曾经专门得到何皇后的召见,那时候何皇后刚刚成为皇后,丁淮为了巴结于她,为其做了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浓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诗足足令何皇后感动了半年多,事后何皇后还专门请了书法名家将此诗写下,并且裱了起来,至今还挂在何皇后的卧室之内。是以何皇后对丁淮的印象很不错,此时听到乃是丁淮有难,于是想都没想便一口应承了此事。
第二天,何进一早便入宫觐见了灵帝,由于得到广宗大捷、张梁被俘的消息,灵帝这几天的心情似乎很不错。
何进正是知道灵帝这几天的心情不错,所以才趁机向灵帝提起此事。在刚刚得知丁淮私下放任管亥带走张角尸体的时候,灵帝确实几乎暴跳如雷,当时就想将丁淮治罪,却因为卢植、皇甫嵩、曹操一一下狱,无人能够顶替丁淮,所以才未将丁淮治罪。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灵帝的怒火也渐渐平息,毕竟当时管亥带走的只是张角的尸体,一个死人而已,并不是活生生的人。这丁淮虽然胆大,做事却还算有点分寸,若是当时放走的是一个活张角,就算是再过十年,灵帝依然会毫不客气的杀了丁淮的。
并且在丁淮三年前进攻面圣的时候,尤其是那旷古烁今的五步成诗,给了灵帝很深的印象,丁淮在灵帝的心中已经留下了大汉第一才子的印象,而且是数百年来只此一人,岂能说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