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匠眼尖,惊喜道:“李姑娘来了。”
“这下有救了。”
“李姑娘终于回来了。”
不知不觉间,李清婉似乎已经成了这些木匠的主心骨。
正所谓难了不会,会了不难。
李清婉蹲身一点点地查看改良好的织布机。
她那份专注而胸有成竹神态,让她整个人都迸发着光彩,洋溢着不凡的光辉。
自古以来,世人皆对强者心怀敬仰,对那些在某个领域卓有成就之人更是抱有深深的尊敬。
霍顿和木匠们对李清婉就是这样的感觉。
李清婉细致地检查了一遍,又让人操作着,仔细看了看,便发现了问题。
她指着一处,“把这个玄关取下来。”
木匠们最擅长的就是组装、拆卸,这对于他们再简单不过。
玄关很快被取了下来。
李清婉将它拆卸开来,拿起一个小部件,笑道:“这个地方按反了。”
那个小部件头尾长得差不多,很容易按反。
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头和尾有细微的差别。
没想到这细微的差别却让整架织布机都不能运作了。
木匠们立刻整改,织布机果真运转起来了。
“就这么个小东西,就让织布机动不了了?”
李清婉轻笑,“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契丹木匠虽然听不懂李清婉文绉绉的说的是什么,但是大概意思还是懂的。
一架架改良的织布机很快造好了,随之投入使用。
一卷卷布匹堆砌了起来。
李清婉看这边不需要自己了,便和徐静澜他们一起缝制棉衣。
她在锦绣之乡呆了数月,对这些针线活驾轻就熟。
有个女俘看着李清婉熟练的技艺和精美的针脚,忍不住称赞。
“李姑娘,你的针线活可真好,能不能教教我?”
这个女俘名叫柳如烟,她的儿子差点被卓玛摔死,是李清婉救的。
所以对李清婉甚是感激和尊重。
每当遇到背后有人因为眼红对李清婉说三道四时,柳如烟总是第一个回怼回去。
李清婉的身不由己,她感同身受。
为了活下去,柳如烟也曾经不得不委身于那些契丹男人。
后来她怀孕了,却不知这孩子是谁的。
当然,她也不在乎孩子的父亲是谁,她只知道儿子是她的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