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第60章欺君之罪
查到这惊天真相时,端王便在脑中预想过周沉会如何与他认错求饶。
却是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周沉一句反问,呛到哑口无言。
苏氏医馆的火因何而起?
他只看了卷宗所呈现的字眼,并未详查。且他在乎的,也只是卷宗上有关周复耘父子的信息。
端王面无表情,念道:“卷宗所载,是馆中药童煎药时不慎走水。”
周沉逸出一声冷笑。
这破绽连赵士谦都能一眼瞧出来。
大火发生在卫州水涝半年后的冬日里,苏氏医馆的名声早就臭了。
没人会来寻医治病,自然极少煎药。
不用煎药,又怎会牵连出一场大火。
十二年前的旧事一经提起,便令众人心生恶寒。
文泽生怕周沉情绪失控,说出过激的话来。他不再沉默,作揖朝端王行礼,打断了二人的对峙,问道:“不知殿下可还记得老朽?”
端王皱眉看去:“本王记得。你曾是父皇钦点的太医令,后来辞了官。”
文泽却笑着摇头,“殿下该记得,我不仅是太医令,更是苏汲在太医院的师父。”
文泽的声音苍老低缓,幽幽地说起十二年前的事。
当时,苏汲染病而亡的消息连同他的滔天罪名一同自卫州递回京兆。
偷卖药材、耽误救治,人人都骂他是带来瘟疫的扫帚星,骂他是致使瘟疫弥漫的罪魁祸首。
文泽身为师父,深知苏汲的为人,未敢轻信。
他几次三番托请赈灾队伍中相熟的随行军医,花费数月,从上千份药案中翻找出了几十页苏汲亲笔所书的药案。
依照医案记载的日期、药方,文泽能够确定:
那场由水涝引发的瘟疫,是苏汲最先在灾民中发现的。
并且一直都殚精竭虑地考量着对策。
药案中,苏汲细致地批注了各种药材的药效、储备和损耗情况,想方设法地用现有药材发挥最大功效。
阅完药案,文泽便觉事有蹊跷。
他带着苏汲亲笔药案,前往江阳县苏氏医馆,同苏汲父亲彻夜长谈。
本是为商议对策,查清事实的。
可就在他们相谈后的第二日,这场吞噬一切的大火悄然而至。
苏氏医馆随着那几十份亲笔药案一同葬身火海,成了灰烬。
尽管文泽留有复本,也很难借此为苏汲争辩。
实则,即使亲笔药案被留下,仍会被指摘为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