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详谈之后,沈锦程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闭门不出开始写改革报告还有方案。
三天时间,她肝了一万多字。
最好的改革是既能够得到文臣的支持,又能够得到皇上的支持。
沈锦程拿着自己写的东西,敲响了顾府的大门。
书房,当顾璘看完方案后,脸色阴晴不定。
在她看来,这些言论大逆不道,有祸乱朝纲之嫌。还有那官府放贷真真是可笑。
“皇上当真赞同?”
气氛压抑,沈锦程郑重地点了点头。
她今日是来取得顾璘支持的。
如果被文官背弃,她不知道自己得背多大的骂名。若皇上兴头没了又叫停了改革,最后臭名昭着的只有她。
沈锦程看的出顾璘心存芥蒂,她耐心劝说,
“老师,古语有之,富国何必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如今财政入不敷出,该变了。”
这套理论对于顾璘而言还是过于超前。满纸言利,君子不屑为之。
她意味深长道:
“献章,你这套皇上自然会赞同。”
“能自污到这步为她谋利的人,她如何不喜欢?”
顾璘言辞尖锐到连沈锦程都吃了一惊。
她心里生了些愤慨,什么清名,清名,好像当众谈钱就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一样。
顾璘文坛领袖,清流模范,照样不是收礼收到手软?
题几个字润笔费就几百两,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受贿?
这不也是钱钱钱吗!
沈锦程深吸一口气,好好组织了一下语言,“老师。”
“君子云,有情饮水饱。圣人云要以德治民,不逐利与率。”
“可是君子们哪会缺衣少食。”
“老师也知民生多艰,我大谈银钱岂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国谋利,为民谋利。”
顾璘态度依然坚决,“如今江浙多浮华之气,盖因商贾富豪之流增多。”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