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酒肆外一人大喊:“快,东市小巷有说书人在讲高平陵!”
“嗡”的一声,酒肆中一大半的人跟着跑了出去,生怕挤不进去。
这几年江东多了许多说书人,以三国旧事编了一套《三国演义》,不仅市井小民爱听,军中士卒也喜欢听,就连官宦人家也孜孜不倦。
高平陵说的是曹魏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洛水之誓诓骗天下,夷灭曹爽三族。
杨掌柜靠在酒肆的门柱上,眯着眼望着赶去的人群,眼中的市侩之色一扫而空。
“杨掌柜好手段!”身后传来一道厉喝。
接着便是刀出鞘的声音,三把刀同时架在杨掌柜脖颈上。
杨掌柜靠在门柱上,头都懒得回一下,“阁下是来喝酒还是谈事?”
“哈哈哈,好胆色,某来一趟不容易,须得好酒!”
“西域蒲陶酒如何?”
“你连蒲陶酒都有?”身后之人声音变了样。
汉灵帝时,孟达之父孟他以一斛蒲陶酒,从张让手上换了一个凉州刺史。
魏文帝曹丕、和大名士陆机都曾作诗赞美此物。
“李督护要什么,在下这里便有什么!”杨掌柜不回头就知道来人的底细。
“嘶”的一声,背后之人先是惊讶,接着便沉默起来。
但一股淡淡的杀意若有若无的升起。
不过杨掌柜还是不为所动,或者根本就没将身后的督护放在眼中。
所谓督护,监督一军之事,随时向朝廷禀报,还有带兵之权。
位置不高,权力却不小。
缉拿细作正好在其职权之内。
“阁下到底何人?”李督护发现自己还是小看这个酒肆掌柜了。
这种气度,这种胆识,绝不是寻常人物。
杨掌柜用断手推开脖颈上刀刃,缓缓转身,居高临下的望着他,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一汪深潭,“李督护豫州襄城人,名伯护,八岁随流民南下荆襄,年十四,入荆襄军,十七随大司马伐蜀,骁勇善战,斩杀成汉大将许龛,升为都尉,二十五岁,随大司马北伐氐秦,率部斩将三人,击败三倍之敌,大司马退兵,为苻苌、苻生所攻,阁下舍命相救,得大司马器重,提为督护。家中妻妾十一人,四子七女,在江陵有良田七百亩,僮仆三十一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姓氏就能推断出他的出身,肯定不是士族出身,能混到督护基本到顶了。
李伯护满脸冷汗,感觉自己就像一飞蛾,困在对方的蛛网上。
既然对方能说的如此详细,肯定能找到他的家人。
不,能神不知鬼不觉挖出他过往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