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大至一个国家,就是我们小的个人,也逃不出这一条规则。宝剑锋从磨砺出,,过于安乐,往往让人丧失意志,贪图眼前享受,耳不再聪目不再明,感觉也不再如时常磨练之中的人灵敏。同样两把刀,放久了就自然钝化,经常磨砺的快如闪电。同样两只一起出生的小狗,经常啃骨头的比从不吃骨头的牙齿自然更加尖利,在遇到危险时,受过训练的动作更加敏捷。
逆境锻炼人的意志,激醒人的智慧,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在温暖的舒适中忽略潜在的危险,丧失进取心,最后啥也干不成。就如身为皇帝的李存勖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调笑酒色,最终自掘坟墓,国破家亡。
我们在小时候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正因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多少安乐中丧失生命斗争的人都如这只温水里的青蛙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对苦难绕道而行,而不是勇于征服那一座座高峰儿让生命的价值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呢呢?
苏东坡,我国宋朝著名诗人,因王安石改革一事,被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改革派的迫害,差点一命呜呼。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受尽人世炎凉,然而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热情和对光明的向往,甚至写下了更多诗篇。1085年宋神宗病逝后,高太后摄政。高太后因为不满新法,起用旧党召。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苏东坡对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严厉抨击,毋庸置疑激起了一群保守势力的仇恨,再次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一代文豪晚年过流放生活……
然而苏轼大部分被传颂的名作,都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忧患之中体验深刻的生命,忧患激活生存的毅力,让人明白生命的可贵。忧患之中的拼搏者,往往成就最辉煌的人生。伟大作家巴尔扎克写出了世界名著《人间喜剧》,他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生命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明白。”巴尔扎克自幼缺失家庭温暖,他说自己经历过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并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母爱。在他的葬礼上,一代文豪雨果这样致辞:
“各位先生:
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打入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线路。
巴尔扎克先生参预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希留之后一样,--就像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精神统治者继承了武力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形式与一切风格,超过塔席特,上溯到徐艾陶诺,经过博马舍,上溯到拉伯雷;一部又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骤然之间就是现实的帷幕撕开了,留下一条宽缝,立时露出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象,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解剖热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与各个人有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由于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了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金岗岩层的雄伟的堆积、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座子;未来负起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希望再看一眼祖国,就像一个人出远门之前,要吻抱一下自己的亲娘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诗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呶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几人能想到,这位雨果先生口中获得举世成就的人,终身活在忧患之中。从1819年夏天起,巴尔扎克整天在一间极小的阁楼里伏案写作。那阁楼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刺骨,他不停地写,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他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多次迁居。
他对兄弟姐妹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
有一个外国女孩,从小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长大后她积极投身主持事业,可是她的梦想屡屡被人否定,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遭遇了18次辞退。
起先,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电台负责人认为她们的电视节目,如果是男性主持人,也许会更吸引听众。
她离开纽约,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这个城市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她不懂西班牙语,要做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哪里有不懂语言的道理?她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去熟悉一个全新的语言。在波多黎各,她唯一重要的一次采访,是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差旅费,得她自己解决,通讯社不予报销。
她从来不曾放弃过希望,不停地找工作,不停地被辞掉。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即使电视台指责她压根不知道什么叫主持,不配吃这碗饭就早点放弃吧。
1981年,她回到纽约,重新找了一份主持工作,还是很快被辞退了。有人说,她老气横秋跟不上这个时代,有人说,她主持风格有问题无法吸引观众。接下来整整有一年,她处于失业状态。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倾谈节目策划,这个职员好不容易同意她,自己又由于各种原因马上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只好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她的策划,一开始这位职员还能听下去,后来突然对此不感兴趣……她没有泄气,接着找到第三位职员,要求他雇佣她。这个人同意了,但是却不同意搞倾谈节目,而是让她搞一个政治主题节目。他认为政治主题的观众更多。
政治?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好不容易有人愿意雇佣她了,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只得迎难而上,硬着头皮恶补政治知识。
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为内容的节目终于开播了,只见她以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让听众打进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
这样的主持方式在美国史无前例!
一夜之间,她的名字被全美国人知道,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她叫莎莉·拉斐尔。现在的身份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主持的节目。在美国的新闻主持界,有人盛赞她就是一座金矿,因为她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带来巨额的收益。
莎莉·拉斐尔说:“在那段时间里,平均每1。5年,我就被人辞退1次,有些时候,我认为我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
上帝只掌握了一半命运决定权,而另一半是由什么决定呢?
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没错,是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