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明白了,你之所以不去找皇上,是怕我暗中使绊子,用各种理由拖延将冶炼作坊交给你们军器监,而且,我也可以选一些差一点的给你们。”
他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李奇就是担忧这一点,这冶炼作坊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太多地方需要用到这些金属矿了,黄信仁可以找很多理由拖延交付,有意刁难,而李奇可没有太多时间与他耗了。
李奇笑着点头道:“这只是原因之一罢了。总而言之,我绝无侵害三司权力的打算,我只是想研发出更厉害的武器,能够赚更多的钱,仅此而已,而且,我们军器监赚钱了,你们三司自然也跟着赚,何乐而不为了。”
我若不答应他,他最终还是会去皇上哪里要,到时我能拖得上一会,最终还是得答应给他,说不定费用还得我们出,既然如此,我何不卖个人情给他,免得因小失大。黄信仁权衡一番,道:“这事我还得回去与其他人商量下。”
李奇知道这事已经是十拿九稳了,从怀里掏出一份合约道:“这是租用的合约,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我也相信将来会更多合作的机会。”
黄信仁一愣,似笑非笑道:“原来你连合约都准备好了,就这么有把握我一定会答应你?”
李奇笑道:“我不谈没有把握的生意,而且,作为一个厨子我更加不喜欢耽误别人的吃饭的功夫。”
这是何等的自信。(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五章 新一代教父(求月票)
“啊………,哟!天亮了呀!”
当埋头一夜的李奇再次抬起头时,突然发现天空已经发白了,自己都感到有些诧异,忽觉脖子一阵酸痛,于是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扭动了几下臀部,而后收拾了下桌子,将那一张张写满小字白纸叠在一起,嘴上不忘自嘲道:“这科学家该做的事情,让我一个厨子来做,也真是够难为人的呀。唉,难怪很多科学家煮饭都不爱放水的,将心比心啊。”
这厚厚的一沓资料都是关于炼钢、炼铁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与黄信仁达成协议后,他又花了一夜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写了下来,其实他对这方面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只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具体怎么去炼,怎么去操作,那就得专业人员去试验了,这就跟那玻璃一样。
他也不想这么赶,但是明年就是1125年了,这一年可是极为关键,到底是历史会不会因为他而改变,就全看明年了,然而,郭药师的离开,让他隐隐觉得历史上的靖康之变还是会如约而至,所以,他必须得抓紧时间啊,凡事都得尽早,没时间可以让他拖下去了。
洗漱完后,李奇打算去醉仙居吃个早餐,作为一个厨师,他十分明白早餐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通宵的人而言,若不吃早餐就去睡觉,那对身体的损害是相当大的。
来到醉仙居,李奇要了一笼小笼包,一杯奶茶,而后去到三楼的天上人间包厢,若无意外,此时蔡京一定会在里面的。
“太师,早啊!”
李奇进到里面,拱手打了声招呼。
此时。蔡京正在看报纸看的津津有味,见李奇来了,才念念不舍的放下报纸来,招招手道:“你来了呀,快点过来坐,老夫方才正想着你了。”
这话听得咋有点想叫小姐啊!李奇心中甚感别扭,但还是依言坐到蔡京边上。
蔡京手往报纸上一指,笑道:“今日的内容是你安排的吧?”
李奇点点头。
蔡京呵呵道:“你小子,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老夫看的都脸红啊!”话虽如此。但是语音中并未半分责怪的意思。
李奇道:“莫不是有什么不妥?”
蔡京啧了一声,道:“怎么说了,你难道不觉得有些过呢?教父。这称呼老夫可不敢当呀,而且,里面还将老夫与孔圣人相提并论,实在是让人汗颜呀,老夫怕会因此被天下人耻笑。”
李奇余光不自觉的往桌上的报纸一瞥,但见标题是几个大黑字………新一代教父。
而且这片文章的内容还占据的一大半的篇幅。
李奇摇摇头道:“太师这话,在下可不敢认同。”
蔡京道:“不知你有何见解?”
李奇吞下一个小笼包。耸耸肩道:“其实大宋时代周刊也只是照实写,若是硬要说有什么不妥,那只能说这文章里面还带有几分广告的意味。其实这篇文章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我想借此为了太师在西北以及江南的学院作广告。但是教父这一称呼。我以为太师你是当之无愧。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太师门生何止三万,论人数已经先胜一筹;其二。孔子宣传他的儒教思想,也为这个民族提供了很多品格优良的贤才,而太师的学院可不仅仅是儒教。几乎包罗万象,社会上个个阶段的人才都有,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其三,太师给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环境,还是这些学生的衣食父母,相信孔圣人也未必如此。当然,孔圣人的思想毕竟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所以称他为圣人,但是,这教父可是非太师莫属呀。谁若敢反对,那就请他先找出一个能像太师一样投身于教育界的人来。”
说到后面,李奇心里都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没有办法,你若想要忽悠到别人,首先你也得连自己也忽悠,只有自己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别人才更加容易相信你。这就是忽悠的最高境界。
蔡京听得大悦呀,捋了捋胡须,哈哈一笑,道:“你都这般说,老夫若是再谦让,那未免显得有些虚伪了。”
你个老货,的确够虚伪的。罢了,罢了,说一千,道一万,你的的确确的是拿了这么多钱来,算是将功抵过吧。李奇之所以在这时候抛出这篇文章,关键还是在于他立刻有很多东西须得蔡京帮忙,所以事先先给蔡京一点甜头,将来求人也有些底气,又趁热打铁道:“其实这篇文章属于特刊,将来还会在全国各地刊登。”
蔡京听得是直点头,这一切就是他最迫切想要的,可想而知,一旦江南那边的学院办成了,那么百姓就会忘记他所犯下的错误,只会记住他给予的恩惠,能够很好地替平反。此时,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一步棋走得对极了,心中也更加希望能够建造更多的学院,另外,他终究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即便是在这方面,兀自不能满足他的胃口,方才说到孔子,让他又有了些想法,道:“李奇,老夫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