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他自己都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
可是宋徽宗却沉醉其中,似乎他还挺爱这种气氛,感动道:“爱卿也要好好保重自己啊!”
李奇实在是忍受不住了,抽出手来,赶紧一揖到地,道:“微臣遵命。”
蔡攸也有些受不了了,他感觉李奇抢了自己的爱人一般,很是吃醋,站出来道:“皇上,经济使之策可谓之上策,但是即便经济使愿意以身报国,但还缺一人呀,这人该由谁来担当了。”
李奇再有能耐,他也不是皇室众人,这监国摄政,必须得是皇室中人才能有这资格。
宋徽宗微微皱眉,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道:“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这些大鳄们又开始低语商量起来,隐隐听得有人说到“郓王”二字,如今局势紧张,他们对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昨日赵楷回京,自然也逃不过他们的耳目,纵观宋徽宗的儿子们,也就赵楷还能拿得出手,这并非说其余的儿子就不行,只是他们并没有展露出令人信服的才能来,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明说。
因为若照李奇的计划而言,皇上还是皇上,太子还是太子,而郓王和太子的过节,大家都知道,所以,他们还是心有忌惮。
就在这时,一人忽然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郓王殿下乃不二人选。”
这人还是蔡攸。
他推荐赵楷,其实还有一个用意,因为赵桓至始至终都在疏远他,这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若是有一个人能够牵制赵桓,对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是开封城破了,那么李奇很难幸免,这是蔡攸乐于见到的,若是开封没有被攻破,那么赵楷的地位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而李奇与赵楷可以说是仇深似海,赵楷同样可以牵涉赵桓和李奇,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亏。
这就是一名合格的政客呀,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虽然他们的选择都是那么的自私自利。李奇也是如此,只不过每个人心中的核心利益都不相同。
不少大臣见有人带头了,也没有了顾虑,纷纷站了出来,推荐赵楷监国摄政。
赵桓一听,登时乐了,原本他的计划,是让白时中开这口的,替自己表态,哪知蔡攸还抢到了前面,这倒是帮他省下不少事来,一颗悬浮的心,总算是稳稳的落了下来。
宋徽宗见他们都推荐赵楷,又想起昨日赵楷说的那番话,知道赵楷一定不会反对的,心想,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决定。其实他对赵楷还是非常喜爱的,而且,他又急着脱身,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此事谈妥后,众人同时长出一口气。
。。。。。。
。。。。。。
翌日。
宋徽宗召开了临走前的。最后一次朝臣集会,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由梁师成代为主持,毕竟你丫要装病,那就得装的像一些,要是红光满面的跑到满朝文武面前,说自己的身怀绝症,那鬼会信你呀。
梁师成站在台阶上,宣读圣旨。其内容无非就是什么,朕抱恙在身,对于当前局势力不从心,甚感愧疚,又怕耽误军情,原本当初打算让太子监国摄政,但鉴于郓王曾与金军有过接触,对金军的情况更加了解,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不能拘于一格,故此,决定暂且由郓王赵楷监国摄政。帮朕一块打理国事,郑太后从旁辅助。
说了一大堆的理由,让蔡京等知情人士听得是昏昏欲睡啊!
另外,还破例擢升李奇为开封知府。掌管开封府,授予兵符,组织军民抵御金军。
那些不知内情的大臣们听罢。心中是又惊又奇,你丫这病未免来的忒也突然了,可又见蔡京他们这些大佬们,都没有任何反应,知道其中定有猫腻,一时间心中诸般猜测,但是,他们谁也不敢多说甚么,这种时期,还是少说为妙啊!
此事发生后,不少人就跑去找赵桓,这不对呀,按理来说,要监国摄政,也应该是太子,怎么又轮到郓王头上去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见着赵桓,东宫方面也没有给他们任何理由。
这样一来,不少大臣都猜测,一定赵桓对宋徽宗这番决定有意见,生气,闹脾气,故此闭门不出。
这倒是让赵桓省了一番口舌解释,索性也就不解释,任由你们去猜,只要能够远离京城,这点点误解又算得了甚么。
眼见金军马上就要打到黄河边上了,这群昏君奸臣迫切的想要逃跑,这京城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决定就在宣读完圣旨的当晚,连夜出城。
中午,李奇回到了白府送别白时中和白夫人,这几日他其实一直都在避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白夫人,如今一切尘埃落定,他才敢与白夫人见上一面。
不过,他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了,白夫人虽然聪明绝顶,智近乎于妖,但毕竟是一个女人,而且她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朋党之争上面,因为白时中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勾心斗角的事,但是对于天下大事,她是不敢妄自揣测,她也不懂,如今她唯一的选择就是相信白时中的决定。
白夫人含泪一一与李奇、季红奴他们告别,语重心长的嘱咐了他们几句,但是在与李奇告别的时候,他眼神中似乎多了些什么,狐疑的瞧了李奇两眼,这让李奇心中一跳,虽然他知道大势已定,再也无可挽回,但他对白夫人就是有着那么一丝惧意。但是李奇也不是白给的,脸上没有透出一丝破绽。
好在白夫人也没有多说甚么,这让李奇安心了不少。
当晚,宋徽宗、赵桓就带着梁师成、童贯、蔡京三父子、蔡攸、白时中这些心腹们,以及他们的家属,乔装成商人,在禁军的掩护下,连夜乘船就出了京城,因为金军你的马再快,你总不可能在河面上跑吧,水路无疑最安全的,兵分两路,急急忙忙的南下了。
另外,童贯还从西北叫来了他的三万亲军,也就是胜捷军,充当宋徽宗的保镖。
在南边城楼上的一个阴暗的角落里,两道人影背向月光,远远望着河面上那一艘艘渐渐离去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