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身子一颤,猛然抬头,向周瑜看去。
“公瑾的意思是……”
周瑜笑而不语,只点点头,便转身离去。
话到七分便已足。若说得再多,只怕会适得其反。
自有汉以来。朝廷对江东地区的控制力,一直比不得中原。江东多山民,固然是一个原因,江东士族的排外性,以及长江天堑而形成的地域封锁,使得外来力量很难在江东立足。
孙氏立足江东多年,声望极高。
而孙策自建安元年杀入江东,更甚得江东百姓所爱,故而人称江东小霸王。
这‘霸王’二字,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江东人的一种理念,他们对昔日楚霸王项羽的尊崇。
周瑜相信,以孙策之聪明,一定明白他的意思。
秦失其鹿,群雄共逐之,而后汉室鼎立。如今这局势,与当年秦失其鹿何其相似。同样是诸侯崛起,同样是战乱不止。孙策若能凭借其江东的根基,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若说此前孙策和周瑜都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念头,而今刘闯的迅速崛起,让他们意识到机会已经来临。
刘闯,一个起于市井之中的小子,凭借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号,就可以在短短数年间崛起。
而孙策的根底,可是比刘闯强横百倍。
刘闯可以成一方诸侯,他孙策为何就不能成就大事?
想到这里,孙策的心神,有些乱了……
从内心而言,孙策一直有些看不起刘闯,认为这家伙只是凭着运气,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想当初他纵横江东的时候,刘闯什么都算不上。可现在,这家伙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孙策。
孙策内心里,不免产生出一丝嫉妒。
“主公,袁绍遣使,在府中等候。”
就在孙策刚拿定主意的时候,忽有小校前来通禀,说是袁绍派人前来。
孙策闻听一怔,连忙唤上张昭和周瑜,登上一艘小舟,返回府衙。
在回去的路上,他突然问道:“袁绍遣使来江东,子布公瑾以为,是何用意?”
周瑜和张昭相视一眼,同时笑了。
“主公,此事不难猜测。
袁绍而今正在和曹操开战,突然遣使而来,必然是邀请主公出兵,夹击曹操。想那袁绍,四世三公,雄踞河北,钱粮广盛。这次他和曹操开战,也是主公最好的机会。若趁此能够夺取徐州,则主公便可以把江东与两淮连为一体。这对主公而言,是大好机会,且不可错过。”
张昭顿时兴致勃勃,向孙策建议。
“公瑾以为如何?”
“子布所言极是,瑜亦以为袁绍遣使来,定是邀请主公出兵。
只是,而今中原战局尚不明朗,袁绍白马延津两次战败,士气低落。这个时候出兵,未必是最好的时机。我以为,还是再看一看情况,待袁曹真正开战以后,再伺机出兵也不为迟。”
“莫非公瑾以为,袁绍不得获胜吗?”
张昭何等人物,哪能听不出来周瑜话里有话。
周瑜笑了笑,没有回答。
因为他也无法解释,总觉得袁绍未必能够胜得了曹操。而今孙策方定江东六郡,尚未得喘息之机。而孙策性情暴烈刚愎,与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也算不得太融洽。此前他攻克庐江,干掉了陆康,与华亭陆氏结怨。后在吴郡是,接连得罪了当地豪强,令许多人感到不满。
没错,你孙策虽然是我江东子弟。可若你影响我的利益。那便是敌人。
孙策原本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他和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偏他连战连捷,自信满满。一遇到与他意见相左的事情,便用强硬手段解决。这样一来,自然会引得不少豪强士绅的不满。
当然,周瑜也认为,江东士族的力量,过于强横,甚至可以和孙策抗衡。
但问题是。你用那么激烈的手段,江东士族又岂能低头?
当务之急,是应该缓解孙策和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前去徐州,与曹操开战。那袁绍虽然实力强大,却未必能够真能战胜曹操。对于袁曹之战,周瑜似乎更看好曹操一些……
“我并不是说,袁绍不能获胜。”
周瑜沉吟片刻后,微微一笑道:“只是现在参战,未免有些急切。
我觉得。还是再等等看,待他二人处于僵持时。咱们再做出决断,也许能够获得更大利益。”
“公瑾,未免太过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