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基在马车上安慰受伤的婢女:“姐姐们,都是我不好!我以后不带你们出来了!”
他虽然出身将门,到底只是个富贵少年,此时又后怕又难过……要不是他任性带着婢女招摇过市,也不会连累小姐姐们。
窥基好色而不淫,顶多吃一吃小姐姐们嘴上的胭脂,并没有什么邪念,这些婢女其实都喜欢他……
都想等小郎君还俗,给他做侍妾呢!
此时听到窥基说以后不带她们了,一个个梨花带雨,哭得更伤心了。
“唉?哪里痛吗?很快就进城了!”窥基焦急地安慰。
七郎在一旁看窥基小师弟慌乱的样子,不知为何有些想笑……这么怜香惜玉的小和尚,将来是怎么成为一代高僧的?
七郎虽然说前方大概率没有埋伏了,其实还是提着心。
终于到了长安城外的宽阔大道,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开始思考刺客是什么人了。
他绑人的时候就把刺客的蒙面布给揭了,结论是一个都不认识……但这些人的相貌,却和中原人有些不同。
五官扁平、圆脸、小眼睛……怎么看着有些像高句丽人呢?
但高延寿等降将当了名义上的安东都护府各州府都督,已经回去平壤、安市等城了,留在长安的是高福这样的二代,有质子的意味。
这些亡国之犬不应该夹着尾巴做人,还敢主动袭击朝廷命官?
如果刺客真的是高句丽人,七郎觉得自己挺冤的。
征高句丽的主帅又不是他!立下最大功劳的将领也不是他!
说白了,高句丽人这是柿子捡软的捏!
像李积那样的战神,他们连恨都不敢,就只好把复仇的怒火集中在他这个软柿子上了!
彼其娘兮的软柿子!这回非得让他们磕崩牙!
长安城附近出现刺客?
这简直就是在打京兆尹的脸。
但细细想一想,又似乎不是很稀奇。
我们首先来说一说,这“盛世”是个什么样的盛世。
贞观四年,狩猎于鹿苑,“见野人多褴褛”。鹿苑在长安附近,这野人当然不是真的野人,而是指的就是穿不起衣服的人。
贞观十三年,吴楚巴蜀之地二十八州饥,人相食。
……在吴楚巴蜀这样的鱼米之乡竟发生了人相食的事件!
这是盛世吗?这就是盛世!
古往今来啊,有哪个朝代彻底解决了饥寒问题?
谁能解决这千千万万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就是真正的圣人。
所以,即使是盛世,也仍然路有盗匪。被人打劫,似乎也不是那么稀奇了。
萧凌调任后,如今的京兆府尹想把这件事定义成匪徒劫道,既已抓获贼人,按律处置就结案了。
正所谓“不破不立”,官府破不了的案子就不好立案。
怎么看,劫道案都比刺杀案要容易破嘛!
但苦主却不肯答应。
七郎还没说什么,尉迟家首先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