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我觉得这是一种宿命论的思想,它在暗示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我很快意识到,这显然是错误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游戏的制作者裴总,他不可能是一个相信宿命论的人!”
“虽然我与裴总素未谋面,但只要稍微了解内情的人都很清楚,裴总跟游戏中的富人主角不同,他是真正白手起家的!”
“从《孤独的沙漠公路》开始,到一款款成功的游戏,再到一个个产业,我们在近两年中目睹了腾达的崛起,而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找到任何资本介入的迹象,所有迹象都表明,裴总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白手起家。”
“裴总本身就是完全凭借自己改变人生的人,怎么可能会宣扬一种宿命论的思想呢?”
“这就像是勤奋学习、门门都考100分的学霸,却天天跟你说学习无用论,你信吗?”
“如果稍微动动脑子,就会知道这种看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游戏只有唯一的结局,而且无法更改?”
“就像我之前说的,游戏中是在用一个穷人、一个富人的人生,去折射所有穷人、所有富人的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穷人和穷人,富人和富人,彼此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所以一旦放开多结局的口子,就会冲淡游戏所要表达的思想。”
“游戏强行规定了穷人和富人的唯一结局,有两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就像大部分故事和电影一样,单一结局可以保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让创作者的思想能够表达出来。”
“如果不限定结局,就无法让游戏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
“善良的富人以悲剧收场,善良的穷人也以悲剧收场,故事会更加具有张力,而如果用了大团圆的结局,整个故事的张力就会被冲淡,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就会跑偏。”
“第二,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宿命论’,它不是在强调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在强调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某个个体的选择,无法改变整个阶层。”
“富人有可能横死,也有可能安享晚年,甚至绝大多数富人都会安享晚年。但是,阶层之间的仇恨已经建立,穷人对于富人的仇恨已经无可逆转,那么‘杀死富人’就会变成一个必然事件,只不过是‘谁杀死富人’、‘杀死哪个富人’的区别。”
“穷人有可能逆袭成为富豪,也有可能破产沦为乞丐,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关系不变,像游戏中一样,如果穷人永远都在以各种方式被富人剥削,那么穷人永远贫穷就是一个必然事件,即使有个别的例外,但从整个群体上来看,会越来越趋近于无解。”
“所以,游戏故意锁死了结局,让我们一遍一遍地在游戏中打通各种支线、做出不同选择、寻找两个版本的隐藏剧情……最后却什么都没有改变。”
“我们为什么改变不了结局?因为游戏机制在制约着我们。”
“而引申一下就是,游戏中的穷人无法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游戏机制在制约着他。”
“在这里,游戏的次元壁再度被打破:在某种特定的游戏规则里,不管你如何努力,都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5】游戏中只有一个服饰品牌反复出现,代表着什么?”
“很多人应该都看到了luxury这个这个品牌,也就是那个‘LL’的金色标志。这是游戏中唯一出现的品牌,是富人主角父亲掌管、富人主角继承的奢侈品牌,也曾出现在众多人物的身上。”
“从游戏的角度来说,玩家的记忆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做两个品牌很可能混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只做一个品牌代表奢侈品,而没有标签的就是普通产品。这是游戏设计的基本理念:奥卡姆剃刀定律,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某个内容。”
“但这种表达,又非常神奇地融入到了游戏的方方面面,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摆设。”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富人版和穷人版的一个最大不同?富人版,不管你如何选择,都只会从一种成功,变成另一种成功。而穷人版,你只要稍一选错,就会立刻滑落下去,提前迎来贫穷循环的结局。”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什么?游戏中其实已经给过了暗示,在于数字。”
“对于穷人来说,一生就是一长串的数字,因为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维持生活的链条不断运转。一旦某个数字出现了错误,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让整个链条瞬间崩塌,把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瞬间清零。”
“反观富人,不管怎么选择,不管花了多少钱,都会立刻有更多的资金补上。”
“所以,游戏机制一直在控制着游戏金钱的数字,不断地把奋斗的穷人‘拨回正轨’,努力地让金钱数字清零,最终迎来唯一的结局。”
“为什么随着穷人收入的增长,他的开销也在不断增大?有人觉得,是因为很多穷人缺乏理财意识,被消费主义洗脑。但我们要注意到,游戏中的很多支出,我们根本就没有选择权。”
“比如,穷人为什么要花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套luxury西装、买一条皮带和一个公文包?他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便宜的东西就不能用吗?”
“是的,他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