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500字 > 第92部分(第1页)

第92部分(第1页)

为了创造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有利条件,冀中军区发动全区军民掀起了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的运动。

拆城工作,先于1938年1月在肃宁县城开始,接着是河间,继而是素以“固若金汤”闻名的蠡县城,随后,对冀中腹心地区的县城全面展开了拆除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拆除24座县城的城墙。破路工作,几乎与拆城工作同时开始,起初是拦道挖横沟,后来改为顺道挖沟,破路工程变成了筑沟工程,纵横贯连各村的大道沟,深达2米多,宽3米左右,大车可以行走,汽车、坦克难以通过。随后又在道沟两侧挖了各种掩体和防空洞,这既便于打击敌人,又利于群众安全转移。这种道沟,是冀中军民的伟大创举,对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发展大清河以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于1938年六七月间移至任丘县青塔镇,并派出部队及工作团深入到任丘、河间、大城等地区开展工作。他们先后将河北游击军改编为第1战区独立第1支队第1旅和冀中军区独立第1、第2、第3支队,并将收容的联庄武装编为冀中军区独立团。至9月间,从大清河至北宁路间广大地区的抗日局面全面展开,成立了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

至此,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下辖5个军分区、4个支队、5个独立支队及回民支队、挺进支队等部,共63120人。另外,各县还建有基干队等地方武装,冀中抗日根据地己发展到西迄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达北宁路,南界沧石路,拥有44个县,人口约800万的广大地区。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冀鲁边地区东临渤海湾,西逼津浦路,南靠黄河边,北迫天津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发展该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中央于1938年5月间决定:第115师组成的第5支队(曾国华为支队长),第129师组成的津浦支队(孙继先为支队长),挺进冀鲁边。7月上旬,第5支队及津浦支队由冀南地区出发,进抵冀鲁边区的乐陵、宁津地区,先后于7月下旬在庆云县西北之黑牛王地区歼灭伪军800余人,8月收复宁津县城,歼灭伪军1000余人。

并与当地抗日武装密切配合,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战局面。

为加强冀鲁边区的领导,中共中央及八路军总部又决定派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萧华赴冀鲁边。萧华率该旅司、政机关及补充团部分干部共100余人,由山西出发,于9月27日进抵乐陵城。接着,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萧华为书记。成立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将该地抗日武装进行了整编:第5支队由3个营扩编为3个团;津浦支队由2个营扩编为3个营;新编第6支队辖3个团。

部队整编后,先后袭击沧县城东南七里淀、盐山城西孟村等日伪军据点,井对津浦铁路、沧(县)盐(山)公路进行了破袭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同时,他们与当地中共党组织密切协同,相继成立了津南、泰山、宁津、鲁北、阳信、商河、惠民等若干个地方游击支队,并在沧县、南皮、东光、盐山、新海、庆云、无棣、宁津等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到1938年底,以乐陵、宁津为中心的冀鲁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建成。

八路军挺进冀鲁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行动,不仅开辟和发展了平原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比较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源,而且使平原与山区根据地相互依存、相互策应,形成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和保卫山区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在抽调部分主力部队挺进冀鲁平原的同时,在华北广大山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更加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发展晋冀豫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八路军第129师在徐向前等率主力一部向冀南挺进的同时,留在平汉路西的部队继续发展晋冀豫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4月下旬,第386旅在陈赓旅长率领下,进入平汉路西邢台地区,统一指挥先遣支队等部,由北向南横扫邢台、沙河、武安、磁县以西山区的伪军,连克峰峰、西佐、彭城等伪军据点,多次破坏邢台至磁县间的平汉铁路,并消灭该地区内的10余股土匪、汉奸及反动会道门武装。6月上旬,第386旅主力继续南下,进到漳河以南、道清路'道清路,河南省北部与平汉铁路交叉的一条铁路线,由道口(今滑县)至清化(博爱)。'以北的豫北地区,统一指挥补充团、赵涂支队等部,相继攻克观台、水冶,袭人汤阴、辉县及潞王坟等车站据点。

至8月间,该部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将日伪势力从山区驱至铁路沿线,并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在安阳、林县、辉县等山区建立了抗日政权,在豫北平原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

与第386旅在豫北展开的同时,第129师于6月12日又以第769团、独立团和汪乃贵支队组成新的第385旅,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治委员。

该旅组成后,在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石家庄至邢台段以西地区继续袭击、伏击日伪军,粉碎了敌依托交通线扩大占领区的企图。

活动于晋南地区的第115师之第344旅,于7月6日,在沁水东南之町店附近地区袭击由晋城向侯马增援之日军第108师一部,歼敌500亲人,击毁汽车20余辆,八路军自身伤亡近500人。此役严重打击了敌人增援的行动,有力地策应了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在侯马地区的作战。

为了配合国民党军在徐州、武汉地区的作战,5~10月间,第129师统一指挥第385、第386、第344旅及各基干支队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在晋冀豫边区对平汉、正太、道清等铁路进行了10余次破击,有力地钳制了日军的行动。

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大青山位于绥远省阴山山脉中段,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开辟这块抗日根据地,对于坚持绥远抗战,箝制日军向大西北的入侵,掩护陕甘宁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翼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指出: “在平绥路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为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根据这一指示,第120师决定以第358旅第715团及师直骑兵营1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第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第358旅参谋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此外,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所属抗日游击第1路纵队之第4支队及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部分干部随同北上。

7月29日,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姚喆率领下,由晋西北五寨地区出发,开始向大青山挺进。8月下旬,大青山支队突破日军层层堵截,进到蛮汗山地区,除留下第715团第1营由姚喆率领在平绥铁路以南,开辟以蛮汗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以保障大青山与晋西北的联系外,主力部队由李井泉率领继续向大青山腹地挺进。9月1日夜,支队主力由旗下营与三道营之间越过平绥铁路,胜利抵达大青山腹地——武川县之大滩、甘沟子一带地区,并很快与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蒙汉人民游击队会合。为迅速打开大青山地区的抗日局面,大青山支队于9月3日首袭陶林城(今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之日伪军。10日,该支队又挥戈西进,奔袭了乌兰花镇。

为进一步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支队决定由李井泉等率领第3营、第2营第5连、第4支队第2连及绥蒙游击支队等部,挺进归(绥)武(川〕公路以西,开辟绥西游击区;由姚喆率领第1、第2营的3个连,骑兵连及第4支队第3、第4连等部继续坚持和发展绥中区的游击战争;由第1营副营长邹凤山带领该营第3连及第4支队第1连等回师蛮汗山,开辟绥南游击区。

西进部队越过归武公路,直达萨拉齐以北的后脑包一带地区。10月1日,该部奔袭了包头东北的石拐镇伪蒙军,10月中旬,他们又袭击了平绥铁路线上的陶思浩、苏安盖、毕克齐等车站据点,直接威胁包头、归绥之日伪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