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从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钧老人对共产党认识的不断进步,也见证了陈毅同志高超的工作艺术。
二.
苏北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定的战略地位。
它是一个有两千万人口,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资的重要基地;是控制日寇沿江进出的重要侧翼,又是连接我新四军同八路军的重要纽带。
苏北抗日局面一旦打开,向南可以与我江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扼制长江下游,直接威胁设在南京的日本侵略军冈村宁次总部和汪精卫伪政府。
向北,向西发展,可以与山东,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连接,分别直通华北,中原。
控制苏北,对于我发展和积蓄抗战力量,更沉重地打击日寇,以及制止国民党顽固派###投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苏北是日,顽,我必争之地。
驻守泰兴的日军,听到黄桥方向隆隆的“摩擦”炮声,一下沸腾起来,他们也扛了枪炮,操起家伙,倾巢出动。
急匆匆赶到黄桥西边是五公里路的地方,便停止了前进,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参观中国的这两支抗日队伍精彩的“摩擦”战。
鬼子们被不时传来的震动山河的喊杀声和炒爆米花似地枪炮声,激动得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举起枪杆一跳八丈高,热烈欢呼,拍手称快,国共两军摩擦战大大的好!
要是把他们的军事力量都“摩擦”得干干净净,就免得大日本皇军进行那艰苦的###征服战了!
直到这边“摩擦”完了,枪炮声完全停息了,鬼子们才意犹未尽地唱着日本皇军的战歌,兴高采烈地回转泰兴营房。
赵秉臣部长带领陈颖弘,蔡映雪,赵欣茹,孙美萍,朱凤春,潘淑琴,柴倩如,田秋芬她们几个来到军部后面的一个不大的院子,进到里面,她们看到,这里摆着一地的枪支,有完整的整枪和零散的零件,七八个人分散坐在大木桌前拿着小工具正对手上的枪支零件敲敲打打着,哪里有什么兵工厂的样子,根本就是一个枪械修理铺,也没什么专业工具,也就是铁榔头,老虎钳,扳手,各种镙丝刀,锉刀。
她们带来的钻床,好多人都没见过。
每一个人都专注着摆弄着手里的枪械,丝毫没在意院子进来的人,热天的清晨依然还很凉,潘淑琴看到这些人的额头上都露出点点汗星,不是有人过来放下损坏的枪支,又取走修缮完毕的枪支。
原来两个维修人员正想喝斥这个大胆,突然冒出来自问自答,悍然敢拆这挺日本机枪的人,还未发出声,接下来的事却令他们大跌眼镜。
原本机件复杂不知该如何下手的重机枪,居然在这个人手里像是儿童玩具一样,利索的顺利拆散,取下损坏零件,又从边上找到规格相近的零件替换上,变形的零件进行较正,一会儿功夫,机枪散件又重新拼装起来,不一会儿,一挺完好的九二式机枪安然被放在桌上,再次散发出凌厉的杀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十一章.险恶复杂斗争
一.
“歪把子”和早些时候的三年式重机枪,都没有防火帽,“鸡脖子”在最初设计上也没有防火帽。
“歪把子”刚设计出来时,枪声很大,枪口焰也很大,从枪械技术与战术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缺点,因为打起枪来对射手以至机枪旁边的人的耳朵,眼睛等感官刺激很大,然而日本军方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战场上生命的安全性尚且已经降到了最低限度,枪声,火焰对人员感官的刺激实在微不足道。倒是爆裂的枪声,猛烈的火焰,反而给己方人员的心理造成一种震撼,可起到鼓振士气的作用;而对于对方人员的心理则会造成一种威慑,可起到动摇士气的作用。
由于九二式装上防火帽以后,与枪身上的散热片以及全枪整体外观构成一只“斗鸡”模样,加上其射击时的频率不高,枪声听起来又“咯,咯,咯!”
所以抗日战争时期有的抗敌军民形象地戏称九二式为“鸡脖子”。
至于后来在九九式轻机枪和“鸡脖子”上装防火帽,实在是为了抑制硕大的枪口焰,以利于夜间瞄准射击的不得已之举。
当然,给研制的枪械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外形,也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其中自然会包含着鲜明的思想性。
日本军国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中的一种具有极端化的恶性变异,其枪械技术不可避免地会蕴含和表现出这种极端意识形态的变异。
不管“鸡脖子”采用和借鉴了多少别国机枪的结构和特点,它的外观造型都是极为独特的。为什么非要“独树一帜”,其缘由绝不仅仅是可以用追求技术上的“标新立异”来一言概之的。
事实上,“鸡脖子”的内部结构无非就是法国“哈奇开斯”机枪的翻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之处,然而其外观造型却与“哈奇开斯”大相径庭。
坚持在苏北地区作战的是新四军第三师。
皖南事变之后,根据南方局的决定,将活动在皖东北,盐阜和淮海地区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为新四军第三师,下辖第7,8,9旅,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全师共两万余人。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在苏北地区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共歼日伪军六万余人,抗击和牵制了苏北战场日伪军兵力,独立支撑了苏北地区,为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四军三师涌现出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著名将领。
如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
他们是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的精英,他们卓著的业绩与不巧功勋,名垂青史,彪炳千秋,世代相传。
面对强敌,在极其艰苦,险恶和复杂的斗争中,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越战越勇,成为苏北敌后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
苏北根据地广大军民因地制宜,组建了干部教导团,敌后武工队等战斗组织,创造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斗争形式。
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
这种游击战法,致敌处处遭袭,天天有伤亡,陷入草木皆兵,顾此失彼的狼狈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