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就越少啦。
据典当业中人说:“顺治时代,北京还是‘公典’,后来自从当铺可
以存汇库款,各省解库大宗款项,一到北京,孰立即径解户部缴纳。公
典因为开支大、利润薄,在做生意方面反而竞争不过当铺,逐渐归于淘
汰。倒是华中、华南各省,在北伐之前的上海租界里,典、当、质、押,四
者俱全。尤其抗战时期,所谓沪西歹土赌窟林立,质铺小押大行其道,
赌赢立刻取赎,赌输多半死当。直到抗战胜利,典固然没有了,质押也
无形消灭,就剩下当铺硕果仅存了。”
笔者当年有位教珠算的班长保老师,当铺出身,不但两只手能同
时打算盘,而且运指如飞,打完之后只要两把算盘数字相同,根本就不
用复盘了。他说:“当票上写的字,龙翔风舞,这也属于典当行一种特
殊技巧,绝不是胡涂乱抹而是有结构有笔法的,凡是吃当铺饭的同行,
一瞧便知,外行人就是草圣复生,也认不出写的是天书还是鬼画符。
一个学徒能练得正式开当票,还得心性灵巧,最少也要一年多以上才
能开当票呢!有人说当铺里朝奉都是徽州人,其实也不尽然,例如嘉
庆初年和坤抄家,他出资在北京通县所开的当铺十二家,以及他家人
刘全的八家当铺,其中就有若干家没有徽州朝奉。不过在江浙一带的
典当,都要请一两位徽州朝奉来掌眼,负责鉴定珠宝珍玩字画皮货等
的价值真假倒不差。所以后来大家都误会典当里必定有徽州人主持
的说法。”
另外班老师给我们讲过一段典当历史,是向所未闻。他说:“在学
生意的时候,听老前辈谈说,前朝的当铺,跟县衙门后墙都是相连的。
当铺墙高壁厚不说,就是迎门富棂门楣,也都粗厚坚固,尤其门外加上
一道寸半见方漆的木栅栏,变成当铺特有的标志,让人一看,就知道这
是当铺。表面上说是防范偷盗抢劫,其实也有防范当铺里执事人等溜
走逃亡的因素在内,因为彼时当铺里的人,都是监狱里的囚犯。凡是
跟当铺打过交道的人,总觉得当铺的柜台特别高,心里想着去当是去
求人,所以当铺要显出是高高在上,其实完全猜错了。因为他们都是
牢里囚犯,脚上都铐着脚镣,让人瞧见难以为情,同时也防着他们逃
脱。再则就是进当铺的都是有急用的人,总想物品价值当得越多越
好,当铺想法恰恰相反,怕死当不赎,尽量压低价码。双方时常会因为
当价高当价低,发生口角冲突,柜台做得高不可攀,就可以减少若干不
必要的纠缠了。”班老师所说的话,照事实印证,的确合情合理,不过从
书刊查证,一直没查出所以然来,只好留以待考吧。
北平各大当铺,还有所谓信当的办法。清朝素来就有穷京官之
说,因为京官清苦,十之八九都是宦囊不裕的。一到过年过节,或遇上
喜庆丧葬大事,一时筹措不及,可以弄一两只大皮箱,里头就是塞点破
烂不值钱的东西也没关系,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