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当票给三天的时间是因为典当的都是一些贫苦老百姓,那才是真正的做善事。反正是慷别人之慨,多一天少一天无所谓。
魏大人还是怕出事情特意从巡海营调出精锐家丁两百人为番禺的唐知县站台,也同时震慑广州府中的势力。
魏大人调出这些军兵,协助潘番禺县开仓赈灾,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广州府城内的各种势力看看相当于大半个巡抚的巡海道并不是好欺负的衙门。
由于番禺的唐知县为了减少额外的阻力,搞了个突然袭击。
广州府的各个衙门虽然得知消息,但仓促之间也想不出一个什么借口来阻止开仓赈灾。
因为这是唐知县本身的职权范围的事情,至于和他管辖重叠的南海县,由于是平级更无法对唐知县指手画脚。
至于广州知府现在不在广州府城。他陪从总督大人出海巡查去了,陪同的就是现任的广州巡海营参将王寻忠,王大人。
随着开仓赈灾的消息在广州城内传播,开始有陆陆续续的人拿着票到仁和智库取他们的东西。
开始是离着离着近的一些小商人或者是平民百姓取出的取的东西也无非就是一些衣物,还有一些因为银钱不凑手而临时典当在质库中的一些契约文书之类的。
杨剑虽然很心疼,但也是在孙师爷的监视下带领伙计收回本金,交出质押的物品。甚至是收回当票,把典当的物品还给原主人。不过来的人稀稀拉拉的,直到午时只不过赎出去不到200两银子。
杨剑心里长出一口气,在他看来只要把今天抵挡过去,那些在质库背后的大人物一定会阻止这个鲁莽的唐知县的,所以一天时间也损失不了多少东西。
至于唐知县开库赈灾的原因,他也猜得到,无非就是仁和质库一直不把番禺县放在眼里。
番禺县想办法让他们损失些钱,顺便警告一下仁和智库以及背后的那些大人物,不要目中无人,该给的常例是不能少的。
可是当过了午时之后,人就越来越多了。
但是开仓赈灾也不只要拿到当票和质票,你就能把东西赎回去的。
孙师爷和几名衙役要仔细检查核对,并登记在案,并把当票上的银两数字记录在账本之上。
实际上这也是对仁和质库的一次审计,看看他们有没有中饱私囊。用不值钱的东西当一个较高的价格用来套取官府的银子。这也是为了应对日后广州府其他衙门的诘问。
这是一名赤身敞怀,歪带着帽子的一名壮汉拿着一张质票放到柜台上。
柜台的伙计立马按照质票的的号码取来了一个有封条密封的严严实实的箱子。
这还是今天第一个来取弥封质押箱的人。
这种质押箱实际上是一种质库特殊的保管制度。这种保管制度的唯一特点就是质库只收取保管费,不管客人存的是什么东西,也不负责客人物所存物体的保值。只要四周的箱子密封无误并且重量和当时存入的重量相差在可控范围之内。便任由对方将箱子存取走,箱子可以是质库提供,也可以是质押者自己带来的。
而这名男子的质押箱便是他自己带来的。
这种质押制度其实是相当严格的。质押箱所使用的封条全部是由县衙提供的封条,一式三份。
其中箱子上的封条一份。质押单和存档单各一份,上面这三个上面扣着一个仁和当的印章是扣在三份东西上,三个东西合在一起,印章完整,封条完整,才能确认此物并无不妥。
并且存并且取出的时候,封条上的印记质押单和存档单必须都收回。
而且质押单是一式两份的,由质库和质押者各持一半儿,那上面的印记是由中间撕开两者实际上这颗印是被分了四个部分合在一起才能够确认无误并交钱领出质押的物品。
而且这三张封条上还有南海县的县令的印章,这就是为质库提供担保的证明,这颗印章所也被三分东西分为三份儿,这个印记也必须收回和存档单一起交回县衙算完成一次质押程序。
而且每年这种质押的单据只有1000份。以《千字文》命名,大印扣在每一个字上。其实这次开库等赎当和取回质押的事情结束之后,孙师也还会伙同杨剑对质库中所有的东西进行开箱统计。
当然他也带来了质押所需要的东西,不过上面扣的印是番禺县的。
其实这次开库赈灾的重头戏便在最后的检查上。而旁边的杨剑心里也是暗暗长出一口气,幸亏自己没在这上面捣什么鬼,否则自己这颗脑袋就会挂到城门上警示众人了。
当众人查验封条无异取下所需要取下的部分后,那个男子拿着那个小木箱就想走,但是生前的两名甲士拦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