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家族战争获得积分的方式不包括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第35节:王冠之争(7)

这种联合模式似乎仅为了权力和方便,其他棘手的问题却抛在了脑后。此案例中的两个亲兄弟身处同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根本无法同时容纳他们。哈里森或许应该收敛一下他的野心,而华莱士对家族的权利和义务似乎更需要开诚布公。此处的王冠之争完全是由上一代人代替下一代而进行的。在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缺乏支持决策制定的程序,无法对兄弟俩的关系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两人应该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模式。可惜他们已是倒戈相向,想要挽回局面着实困难。

我们从这个案例里应吸取的教训是,要适时合理地发挥顾问人员的作用,用之不当,则反受其累。在这个案例里,家族寻求建议,并获得了建议,但却不愿意采纳建议,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可能这种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要常见得多,人们不是经常会跑到医生那里看病却对医生的结论置之不理吗?为什么呢?或者是因为人们看医生只是图个心理安慰,或者是因为医生开的药苦得难以接受,或者是不愿牺牲自己已有的生活方式。在此,我们还无法完全解读麦凯恩家族的思想,但他们得到的好建议本可以创造出一个与他们所习惯的生活模式完全不同的更合理的模式。

顾问们应当吸取的教训是: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人们对您的建议都会接受。斗争的持续和输赢不是合不合理的问题,情感会大于理智。 IBM……沃森家族,父子风云 起源

今天,IBM或许是公营公司的代表,而公营公司在战略和企业文化上是以理性实践为纲而不是以感情为主。看起来很难让人相信,IBM在它诞生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是以家族企业形式运作的,这一点甚至比福特家族的故事更让人难以置信。但是这并没有使其完全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家族企业,因为我们在这里所关心的沃森家族的两代人仅仅持有公司很少一部分股份。但是,首席执行官老托马斯·沃森掌握的资产分布广泛,足以让他对商业业务进行绝对的控制。托马斯·沃森是一个实力雄厚、意志坚强的企业家,而他的儿子也毫不逊色。两人手中都握有一定股份,都想在同一个企业内大展拳脚,于是,一场父子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故事始于1874年,托马斯·沃森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一个村庄,一个具有苏格兰血统的美国家庭。他本可以选择跟随父亲从事家庭伐木工作,但在父亲的鼓励下,他走出了家乡,只身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当托马斯·沃森在布法罗安下身后,他便开始寻找一份工作来还债。他设法说服了国家现金注册公司(NCR)在当地的分支机构经理,从而获得了一份销售员的差事。在那里,他掌握了销售的技巧,收获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经验,培养了敏锐的商业感知力以及珍贵的个人品性,例如在面对无情的市场时应具备的韧性和坚持。就如许多领导人一样,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他有幸得到了老板约翰·内基的指导和赏识。很快,他于1899年获得晋升,到NCR公司纽约罗切斯特的办事处做主管工作。

NCR公司当时正如日中天,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创始人约翰·H。帕特森先生。他是一颗耀眼的企业家明星,凭着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制造收款机,赢得了商界英雄的杰出声誉。帕特森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把这种风格不折不扣地带进了NCR,并灌输到了每一个员工身上,包括年轻的沃森。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是年轻的沃森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并迅速崛起,很快就成为全国销售经理。他的老板尽管具有许多美德,但却是一位不能容忍他人比自己强的人,因此在这个组织里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却只有很低的生存率,沃森就是这条规则的受害者。1913年,帕特森解雇了沃森。沃森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公司,但是在事业上他却形成了与前任老板非常相似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 一切以事业为中心,要求员工绝对忠诚,冷淡严肃的家长式作风。

托马斯·沃森虽然失业,但他已经懂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不久后他就开始经营起CTR公司来了。那时的CTR由几个结构松散的公司合并组成,负债累累,经营惨淡。沃森很快着手重组CTR的资产,将公司更名为IBM,并在公司中树立了共同目的的理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沃森和他年轻的妻子詹尼特·基特里奇组建了家庭,小托马斯·J。沃森于1914年出生。 小托马斯的考验

虹桥书吧。

第36节:王冠之争(8)

在事业有成的父亲权威的影响下,小托马斯·沃森的童年过得并不轻松。对他抱着高期望的父亲,不断地指责他难成大器,在这种压力之下,小托马斯的自尊心愈加萎缩。父亲脾气暴戾,经常粗暴地对待母亲,小托马斯为自己无力保护母亲而感到懊恼。

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只到母亲以离婚相威胁时,才引起了老托马斯的注意并稍加收敛,这是他真正形成一个男人性格的标志……他终于开始对妻子和家庭尊重起来。对于小托马斯来说,这意味着他的父亲开始关注他的成长发展,不久他便在父亲的帮助下进入了一所大学学习。

可惜,小托马斯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理想,他非常勉强地从布朗大学毕业了。23岁时,他再一次得到父亲的帮助,进入IBM营销学院,在那里过着一种受保护的生活。之后,他被派至一个与残酷现实隔绝的领域从事轻松的目标账户输入工作,同时老托马斯恢复了原有的风格,他对儿子的毫无建树感到非常失望,他时时贬低并批评儿子的无能,时刻都在提醒人们谁才是老板,而老托马斯想要明确的也正是这一点。

这两个情绪化的男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1941年,在小托马斯与奥利夫结婚时,他邀请父亲做他婚礼中的男傧相。这时正值珍珠港事件爆发,对于小托马斯来说,参军正好可以让他从家族和IBM公司中抽身出来。后来证明这是小托马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布朗大学时,小托马斯曾经学习过驾驶飞机,他激动地发现自己具有某种天赋。在军队里,小托马斯的潜能和才干被美国空军检察长弗立特·布拉德利少将发现,布拉德利把沃森提升为自己的副官。这对小托马斯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疗法,他从家庭生活的羁绊中解脱出来,逐步地建立起了自信心,开始成为具有独立风格的男子汉。 与父亲的斗争

二战结束后,小托马斯成为联合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但是他的导师布拉德利将军鼓励他继承父亲的事业经营IBM公司。最初这个主意对他来说是骇人听闻的,但是到1946年退役时,他已经满怀信心地作好了重新进入公司的准备。这段插曲表明在投身家族事业之前,靠外部领域的经验同样可以获得巨大的价值,这也说明了拥有一位好的导师或顾问的鼓励与指导是多么有益。小托马斯开始兴致勃勃地投身工作,但是不久后他就感觉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顶头上司……一个年纪比他大一点的男人的牵制。通往顶层的路似乎被无形地堵塞了,小托马斯试图从公司辞职,但他经不起父亲的恳求又留了下来。随后,小托马斯的上司突然死于心脏病,年仅43岁。

老托马斯此时已是73岁高龄,早已过了正常的退休年龄。作为一个首席执行官,他违反了公司关于退休年龄为65岁的规定。老托马斯的脾气暴烈可怕,他发怒时的暴行像他的传奇一样不可思议。而老托马斯发火的矛头越来越多地直接对准他的儿子,因为是小托马斯直接向父亲汇报工作。小托马斯的职责通常包括对他父亲作出的决定进行公开辩护,双方有时会出现意见不一致,激烈的争执也就在所难免。如今小托马斯已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不再愿意受到任何人的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之间的争执变得越来越凶猛。

当老托马斯把他的小儿子迪克也拉入公司并赋予他很大的职权后,老托马斯与小托马斯的父子关系更加恶化了。实际上,迪克的职权涵盖了美国之外公司的所有业务,这个决定遭到小托马斯的强烈反对。IBM公司成了斗争的大熔炉,沃森家族纷争迭起,而这些斗争通常都是公开化的。在一次会议上,小托马斯提到了一些关于他弟弟业务范围之内的事,他的父亲却提醒他不要多管闲事,对此,小托马斯怒吼道:〃整个公司应该只有一个老板。〃那件事情之后,小托马斯以为自己会被父亲开除,但是双方都没有走出这一步。小托马斯给父亲写信致歉以缓和形势,但是每个月都会有新的问题引起父子之间的激烈争执。老托马斯去世之后,从一些公开的信件中可以发现,他非常担心自己会被儿子们排挤出公司,这也是他与儿子针锋相对的原因。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王冠之争(9)

到了20世纪50年代,老托马斯已经年近80岁了,他变得成熟老练,办公室里的气氛也有所缓和。但是老托马斯还在继续考验他的儿子,在儿子向上的阶梯上设置重重障碍。小托马斯也学会了平息父亲怒气的最好方法,那就是简单地接受他不休的批评。

最终,老托马斯屈服于儿子的压力,于1951年任命儿子为董事长。但是老托马斯刚刚作出这个决定就后悔了,当天他离开了办公室,没有跟儿子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祝贺的词都没有。在1956年老托马斯去世前,他还是不停地插手管理家族事务,与儿子之间的纷争直到生命的最后都没有停止,而小托马斯直到父亲去世前不久才被任命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点评

在沃森家族的这个案例中,家庭关系非同寻常的紧张性和复杂性让其他案例黯然失色。这是一个爱恨交织的联结,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都无法从中逃离出来。小托马斯显然是一个极富才干且足智多谋的人,若不是令父子二人都饱受折磨的不安全感作祟,他将会是一个非常合格而优秀的接班人。这对于家族企业来说难道不是一个教训吗?尤其是你需要明白IBM公司表面上看是一个家族企业而实际上并不是。如果沃森父子完全拥有IBM,那么尽管老托马斯一直都是一个不愿放手的人,这种不安全感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实实在在的所有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一定范围之内,拥有所有权能够让领导者去培养工作作风,努力维持企业使之得以世代传承。而沃森家族……尤其是老托马斯……完全陷入了自我的囹圄之中,担忧自己的命运甚于担忧企业的命运。

巴塔鞋业……策略之争 起源

巴塔鞋业公司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依然岿然耸立,它在69个国家有着超过4万名的员工,每年销售超过2亿双鞋。但在这100多年间,它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继承问题更是坎坷颇多。

巴塔鞋业公司由托马斯·巴塔在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地区一个叫兹林(Zlin)的城市创建。托马斯坚信他所创办的这个企业并不只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具,公司通过投资,致力于将兹林市改造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建筑和完善福利设施的城市。托马斯的远见卓识提高了公司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准,这些目标在公司的家族会议上还在不断被提起。 老托马斯·巴塔

公司创始人托马斯于1932年死于飞机失事,没有留下遗嘱。老托马斯·巴塔的生活因为父亲的离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当时只有17岁,还没有作好接替父亲宝座的准备,因此领导公司的重任落在了叔叔简·巴塔的肩上。老托马斯·巴塔一直在他父亲的公司里工作并成长,他下定决心要子承父业。他人缘很好,精力充沛,而且做事脚踏实地,尽管他拥有巨大的财富,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制鞋匠。不过当他长大成人后,他的叔叔始终不肯让位,结果两人之间产生了摩擦,经过长期僵持最后诉诸法庭。1966年,在老托马斯47岁时,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他最终获得了公司的股权。

老托马斯在1946年与索恩加·维特斯坦恩结婚,这位瑞士姑娘比他年轻13岁,老托马斯最终把她训练成了一位设计师。索恩加成为了他的商业伙伴,他们一起在加拿大创办了一家新的巴塔鞋业公司。不过,在老托马斯领导下的巴塔公司未能抓住完全开发其潜能的机会,以至于在耐克和阿迪达斯(见3。兄弟反目)等新兴鞋业品牌咄咄逼人的竞争攻势下,巴塔公司显得过于软弱。 小汤姆·巴塔

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巴塔家庭也在不断扩大,新的成员包括一个儿子托马斯·乔治·巴塔(小汤姆)以及三个女儿克里斯廷、莫尼卡和罗丝玛丽。公司保守的文化和家族的中欧血统决定了女性在管理层中是没有地位的,小汤姆理所当然要成为公司的当家人。

小汤姆获得了富人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他先是就读于一所英语寄宿学校,之后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学位。在父母亲的鼓励下,他在一家竞争对手的鞋业公司里工作了几年,研习商业,之后他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这样,在他加入巴塔之前,他就已经被训练成了一名真正的现代经理人。小汤姆在公司迅速得到了提升。1984年,老托马斯·巴塔在自己70岁之际决定退居二线,让当时36岁的小汤姆担任巴塔公司的总裁兼CEO。但老托马斯夫妇并没有放弃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因此,巴塔鞋业的老板现在不是一位或两位,而是三位:老托马斯、索恩加还有聪明又坚毅的小汤姆。

虹←桥书←吧←。←

第38节:王冠之争(10)

尽管小汤姆具有管理方面的才干,但他的风格比较内向沉稳,他还需要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他需要和他爱社交的父亲分开。但是随着老托马斯日渐衰老,索恩加变得越来越强势。开始只是非正式的,后来她又进入了母公司董事会。当小汤姆想要让部分公司业务进入股票市场时,索恩加提出了反对意见,她的理念是想让巴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公司,而不愿让别人分享巴塔。小汤姆还有很多观念和他的父母迥异,尽管许多人认为他是对的,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和离开公司。他无法忍受在父母的阴影下工作,他也不愿意和自己固执的父母亲打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小汤姆认识到最好还是退后一步,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离开公司和公司的日常业务。 外来者

如果说巴塔公司对老托马斯的儿子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处身之所,那么对外来者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公司聘用了一位没有家族关系的新总裁斯坦·希斯。1993年,在小汤姆刚离开公司后,希斯的管理团队为公司制定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这项新的策略遭到了公司经理们的强烈抵制,而老托马斯习惯于向下级的经理们询问他们对于希斯的看法。对于老托马斯来说,要从日常业务中抽身出来,需要经过相当一番的心理斗争。希斯认为公司必须更多地关注市场营销,而把大部分生产外包,但他发现很难让老托马斯改变想法(老托马斯原来定下的终生目标是成为〃世界鞋业生产商〃),让出公司的生产业务。公司聘用的管理层所推行的策略和公司所有者的意愿背道而驰,公司陷入了僵局。

希斯再也无法向前迈进了,感到举步维艰的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