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诸臣摇头摆手,道:“殿下,非也,实乃臣下不知如何做!”
武柲心中一愣,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几分,顿时站起身,说道:“你等自喻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敢问这农事是否是宰相之事?”
诸臣见太子变色,随即躬身道:“殿下息怒,农事确实是宰相之事。”
武柲顿时怒道:“那既然是宰相之事,那为何是如此表情?”
宰相一个个都不说话了,武柲看着理学官员,也是有些气愤,身为理学官员,当应该更加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他有些失望,便缓缓坐了下来。
姚元崇等理学官员相视一眼,知道殿下生气了,只是一时隐忍不发而已,若发作,便是雷霆之怒。
于是,吉顼便出班躬身道:“殿下,臣下认为,宰相虽注重农事,但只应该是劝农和督农,如此便可分心他事,而至于改良农事,应该交给更懂得农事之人。此臣之愚见,还请殿下三思。”
武柲顿了顿,“术业有专攻”,这话不错,虽说是宰相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若不懂得一些农事,如何能够更好地制定一些农事策略?
于是,武柲再次起身,说道:“吉中丞之言是有些道理,‘术业有专攻’,这话本王也懂得。但是,诸位宰相,你等可曾想过,你若不懂农事,那制定出的农事策略有何意义?你们的劝农或者是督农也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于农事有何益处?或许你等会说,宰相有宰相的事情,宰相就应该在朝堂中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但本王问诸位,辅佐君王,是否也应该有一些得心应手的知识?治理天下,你是在治理天下的什么?是民?”
诸臣顿时有些惶恐,随即躬身道:“殿下所言甚是,是臣等浅薄了。”
武柲不知道这些臣子中有多少人是真心明白了,但他继续说道:“治民的根本,无外乎教化和养育,教导便是使其懂得尊卑懂得长幼,使其走向文明。那么养育,就是让其生存,能够创造出一片乐土,使其生存。那么农事,就是重中之重,农事懈怠,不说朝廷赋税欠收,就是百姓都会饿死。所以本王奉劝诸位,一个不懂得术业的宰相不是一个好宰相,诸位好好思量吧。……
如此这般,武柲便对自己未来的朝堂定下基调,那就是没有专长的官员是成不了宰相的。当然阿谀奉承者是刨除在外的,武柲要励精图治,不会用这样的人,这一点,至少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散朝之后,姚元崇邀颜元孙、吉顼等理学官员到两袖清风楼一聚,如今宋璟已然去了广州主持市舶司大局,所以宰相中理学官员便少了一人。
此刻,在两袖清风楼的雅间内,姚元崇等五人坐了下来,由于今日殿下生气,他们也心中也有一股郁气,所以一个个面色阴沉,谁也没有说话,让酒娘上了两壶清风酿后便挥退了。
半晌,五人呆坐不语。
姚元崇轻叹一声,道:“诸位,今日殿下发怒,你们是不是感到委屈?”
其余人都看向了姚元崇,没有说话。
姚元崇心中苦笑,便说道:“殿下今日发怒,其主要原因还是我等理学之士没有贯彻殿下的思想。殿下是一个非常认真,而且至少如今看来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储君,我们没有达到殿下所期望的,所以今日殿下才会发怒。在下才把诸位叫来一聚,也是想让诸位各抒己见,让我等给殿下一个惊喜。对于将来的我们不也有利吗?”。
吉顼本来很不愿意来的,但如今姚元崇以夏官尚书,检校内史,这就说明,姚元崇在太子眼中的位置。尽管前段时间,他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吉顼也深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一番思考之后,便决定还是不要在殿下面前争了。不然,若让殿下不高兴,他这个御史中丞也就到头了。
“其实,殿下是要我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官职和女人的身上,更应该有一些实际的专长。”吉顼缓缓说道。
诸人不禁有一些赧然之色,说实在的,很少有男人不好色的,只是一个程度深浅而已。就是至今只有一妻一妾的颜元孙不也隔个三两日都要和妻妾恩爱一番吗?
所以,吉顼的话正好戳中了诸人,一时间,雅间内又陷入了沉默。
第四百五十二章 帝王之路(二十三)
回到天策府书房的武柲坐于书案之后,沉默不语,就连里间还在依旧养病的李仙蕙都没有去问询。所以李仙蕙便感到一丝疑惑,平日里一进书房,太子便要对她一番询问,但今日却独坐,且一声不响,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有着这样的疑问,李仙蕙便起身下了床。如今她基本上已经病愈,父王在前几日来看望了她,让她好好养病,也没说别的,不过看父王眼中,似乎还有些东西,只是她看不懂而已。
李仙蕙走到武柲身侧,欠身道:“殿下,奴家有礼了。”
武柲侧身问道:“身体感到好些了吗?”
李仙蕙回答道:“有劳殿下挂念,奴家已经好多了。”
武柲点头,随即转过身去,点头道:“如此便好。”
说完之后,便再没有下文。李仙蕙明显感到武柲心不在焉,于是便试探性问道:“殿下可是有心事?”
武柲点头,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烦忧啊。”
李仙蕙一愣,国事和天下事,她不懂,可这家事,她也看得出,太子府中家和人旺,就是那奴仆也都是随时面带微笑,显然他们在太子府中过得很幸福。如此一片祥和的府中,怎会让殿下烦忧呢?
纵使是李仙蕙聪慧无比,但毕竟涉世未深,不知道如今朝廷局势,她欠身道:“殿下,奴家病情已然见好。就让奴家给殿下煮壶茶吧。”
武柲微微笑道:“好吧。”随即便命仆人取来茶具。虽然此时距离晚膳还有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武柲都会到妻妾的房中转转。顺便揩揩油什么的。但今日由于朝中理学官员不争气,应该说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使得他有些气闷,也使得他不得不放缓改革的步骤。
必须得加强理学生的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这最先一批理学官员也只能算是半成品了,将就着用吧!
如此,大周皇储武柲便对姚元崇等人定下了一个结论。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新一代理学人才慢慢崛起的时候。也就是以新换旧的时候了。
当然,很多时候,以新换旧,会让旧臣心寒。但帝国要走上一个循序良好的路子,这是武柲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除非多年之后他开始昏愦,不再锐意进取,不再有大战略,大计划!
深深地嗅一下杯中淡淡的茶香,武柲赞道:“这君山银针经秾辉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