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大人也忒俗,若让人别人听到,不知该怎么腹诽大人贪权!”
“大丈夫,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岂可无权?只要其身能正,何惧他人所言?”
“大人高论,时赏佩服,只是时赏以为,我们这些人一贯是在陛下眼外,又非陛下嫡系,今次若不趁着机会多立些功劳,只怕将来论起功来,还是大将军等人功劳大啊!”
杜杲脸上笑容顿收,沉吟不语,过了片刻才有些沉重的点点头:“你所论不错,今次陛下让我们这些人担当阻敌重任,就是借机察看我等,若我估计不错,此次大战结束,陛下将对各地驻军进行整顿,裁撤汰弱,只怕会以此次功劳而定。如今环顾左右之军,只有西和州蒙人方是我方能敌,若要立功,当在此处!”
赵时赏抚掌大笑:“大人所言,正是时赏所想,我军新胜,正可用力!”
杜杲也点头赞许,还未说话,那位给郭宝玉看病的大夫前来寻他,劈头就对他道:“那批老弱的蒙古俘虏似乎吃坏了肚子,一直拉个不停,老夫担心有时疫,还请大人设法!”
时疫就是传染病,这可是一件大事,杜杲不敢怠慢,连忙和这位大夫前往俘虏营。经过了解,拉肚子的大部分都是奴隶营的,仆从军俘虏虽然也有些人拉肚子,但数量不是很多。
杜杲又详细询问了双方的饮食情况,最后推断是奴隶营的伙食太差,导致这批人集体拉肚子。也不避嫌,亲自带领军士将这些人另外安置,所用之物皆是清洁干净,饮食也再非蒙古人给地那种猪食,而是刚出炉的大饼和热水,还加派军医为这些人治病,带孩子的妇女还另外有所照顾。如此待遇,逐渐回暖了人心,让这些饱经折磨之人顿时热泪长流,跪地谢恩者不知凡几。
一直在旁边帮忙的赵时赏也是看的心中感叹,大军征战,关这些百姓何事?连老幼妇孺都不放过,蒙人做法实在是天理难容!
若陛下有意北伐,时赏当为前驱!
望着眼前这些号哭的老人孩子,赵时赏不觉握紧双拳!
第十三集 第十八章 隐秘证心
第十三集 第十八章 隐秘证心
“愿天佑大宋,一战功成!”赵时赏站于成州城上,看着远去的二万大军逐渐融入夜色中,心中虽有坎坷,但更多的却是不能随军出征的遗憾。
毕竟他还年轻,有着少年人的抱负和理想,也不缺乏热血和大胆。
相比于他,身为这支大军主帅的杜杲就颇有些担忧,他不知这次出兵到底是凶还是吉。
杜杲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杜颖,官至江西提点刑狱,以善于决断疑难著称。青年时期,杜杲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先是被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召去代理闽尉,后来又成为当时江淮制置使李珏的幕僚。
金兵犯滁州,诸将迟疑,唯他鼓勇当先,战前请命,带兵前军救援。于路和金人相遇,发生激战。在激战中,他身先士卒,鼓励士气,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没有下战场,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战斗,极大地激励了战士,最后打退了金兵的进攻,有力的策援滁州抵抗,鼓起军民斗志。最后,金兵见久攻不下,宋军的增援也陆续到来,只好退兵。
此战为他赢得偌大的名声,后调任江山县丞,又逢庐州发生兵变,他单人匹马的前往叛军营寨,说服了叛军,平息了叛乱。此举更是让他声名大噪,两淮多有知其名者。此后,又先后担任六安,定远知县,均有政绩,颇受好评,被任命濠州知州。负责边事。当初的制置大使赵善湘,对他极为器重,若有边事疑难多要请教他,可说他在两淮也是一个备受注目地名人。
正当他要大展宏图之时,赵昀来到建康,而且谋夺两淮的控制权,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向器重他的赵善湘。也许是一时判断失误。他认为赵昀谋夺两淮的举动一定会被朝廷所阻止,所以对赵昀一方的招揽置若罔闻。反到和赵善湘一边的朝廷派走地很近。后来局势的发展大出他所料,赵昀手段高妙,作风强悍,将反对者一一清除,赵善湘更是被处死,他也跟着倒了霉,丢了官职。最要命地是他阴差阳错的跑到临安。成为临安政权内的旧人。
赵昀扫平国内,一统大宋之时,他没有抵抗,而是率军投靠了建康,如此他才得以保全了军职,成为非嫡系的地方将领。这次军部调集各地守军前来西北,他也在应召之列,只是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和赵昀嫡系部队中两淮出身的将领很熟,比如赵范等人。因此他能接任相对比较重要的成州守备,也能更多地了解到宋军的部署,也因此判断出一个让他感到震惊的答案:
对于蒙古,赵昀早就计划已定,自己这些非嫡系的地方部队。更多是用来掩人耳目,或者说充当肉盾,掩护主力行动。他甚至还想到一种可能,赵昀要对国内再次清洗,这些地方部队不好明着动手,意图借敌人之手灭之。这种念头一直纠缠着他,让他颇有些自怜自伤。直到蒙古进攻利州,郭宝玉即将率人攻打成州之时,他突然接到军部转来的密信,获知岳雨一事。再联想此次接到的坚守命令。顿时恍然了赵昀的本意。
赵昀绝对不是要借敌人之手消灭他们,相反。他只是想借敌人之手检验一下这些部队,这从这些地方部队没有接到攻击敌人,全都是坚守阵地的命令上可以看出来。其用意不言自明:若你们这些人连占据优势地守城都守不住,那朕要你们何用?虽然同是要面对强敌,但借敌手灭之和借敌手验之,那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
想通此点,杜杲一扫往日的颓废,积极备战,动用关系,联络和他处境相同的将领,团结成州城内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地将领。精心设计,最终一战将郭宝玉擒获,可说立下不小功劳。他又从务必活捉郭宝玉这条命令上判断出赵昀的一些心思,自我觉得理解了赵昀地用意,所以对郭宝玉颇为礼遇,甚至不惜透露出己方的一点秘密,最终让他应下了赌约,算是了了杜杲的一桩大心事。
但和赵时赏一番对话之后,杜杲反而醒悟到,自己这些人始终不是赵昀嫡系,按照自己推断出来的赵昀谋划,此战若胜,最大功劳除开赵昀,就是孟珙,岳雨,岳风三人,其他嫡系或多或少能分一些功劳。但自己这些地方部队出身的人,就算侥幸立下大功,最多能够保留住现在的地位,或者稍微有些提升。若是一般将领,能这样,就应该谢天谢地,但杜杲却不同。
他平生最大愿望就是为国戍边,扬威于境外,这本是他幼年时期见国家积弱,屡次受辱于他国之后的奋发之志。为此他苦读兵书,学习制作战争器械,本来他在两淮时可算遂了他部分愿望,只是朝廷一味的偏守,让他感到有志难伸,后来又见罪于赵昀,更是逐步落到几乎就要闲置的地步。这些年他未有一日感到开心过,特别是看到赵昀这些年的所为,对于赵昀再无先前地排斥,反到生出无限地景仰,认为赵昀是大宋百年未见的英主,在他身上一定能实现自己地夙愿。
抱着这种想法,他一直想设法融入到赵昀的将领体系中,可却频频碰壁,最后接触到一些事情,才约莫有些明白,现在的建康政权也是派系林立,自己早就被赵昀嫡系那帮人打上旧派的标签,对于自己,会用,但肯定不会重用,这和他的期望相差太远。这次西北之战却给他提供了另外一个机会,若他能在这场大战中,立下让所有人侧目的功劳,想必就会进入赵昀的视线。
若自己再有所表现,消除某些不利影响。相信一定会受到赵昀重用,到时就能一展抱负,施展平生所学。抱着这种念头,他说服了和他遭遇差不多的那些将领,让他们同意了袭击西和州地计划。
安排赵时赏带人守城后,他就带领近二万的混合部队,冒着违背命令的风险。向着西和州进发。
虽然在其他将领面前显得镇定自若,深有把握。但内心中,以一生前途命运为赌注的军事行动,要说不紧张,那才是骗人。
这种紧张不仅没有随着部队出发而缓解,反到越来越严重。
“侥幸功成,当可为陛下戍边!就算有失,也是舒张平生之愿。不让胡骑犯边尘!”
想及于此,患得患失的杜杲终于下定决心,他明白,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若再不抓紧这次机会,只怕将来真的会老死家中,终生不得志。
放下心事后的杜杲再无顾虑,和身边将领不时低声交谈一些情况。说及一些行军应该注意地事宜,并且派出大批哨探注意蒙军探马。不过让杜杲奇怪的是,一直没有发现蒙人探马,这和以往听来看到地一些事情很不相符,让他暗自留心。
大军急行一夜,虽寒风凛冽。但宋军的棉袄极为暖和,而且各种防寒小物品也是应有尽有。赵昀对这些地方军队,除了在军械装备上有些区别外,后勤物资上到是一视同仁,没特别苛刻,这也是杜杲相信赵昀的一个原因。
天亮之后,他们就停止前进,进入预先准备的秘密扎营地,各种伪装帐篷支了起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