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四书五经介绍 > 第38部分(第2页)

第38部分(第2页)

………………………………………………

继承父亲的遗志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多年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读解】

《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就现代社会而言,即便父在,父子之间已多半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哪里保得住〃无改于父之道〃呢?更不要说父没以后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了。

不仅现代社会如此,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时代,尽管父亲的绝对的权威,也仍然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红楼梦·好了歌解》)的现象发生。

所以,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不可以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洞洞〃式的刻板理解,否则,盗贼的儿子不也就只有以做盗贼来尽孝道了吗?

一言以蔽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外乎是在一般意义上要求我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辈的未竟事业罢了。

………………………………………………

和与礼的辩证法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斯:此,这。节:节制,约束。

【译文】

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倡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读解】

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是要达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按照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们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所以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则,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 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一团和气,吹吹拍拍。说到底,还是毛泽东给我们开列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 下一篇:怎样才算是好学?

………………………………………………

怎样才算是好学?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 正:改正,修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不的了。〃

【读解】

安贫乐道,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多做少说;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己。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个方面…………安贫乐道。尤其是物欲横流,金钱具有挡不住的诱惑的时代,一个大学生每月的费用少说也是几百元,孔子所描绘的好学的典型,不过是一个寒酸而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穷书生罢。 当然,在重精神而轻物质的时代,这种〃穷书生〃的形象未尝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所谓〃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说法,不是离我们今天不远吗?

………………………………………………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注释】

谄(chan):巴结,奉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离开了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器。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切、磋是指加工牙骨的工艺,切开了还得磋(锉平);琢、磨是指加工玉石的工艺,琢(雕刻)了还得磨(磨光滑)。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从本节上下文的意义来看,宜作精益求精的理解。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