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曾经当着满朝官员对刘彻说,你这个人,外施仁义,其实内心贪婪(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刘彻怒极,拂袖而去。
大家都担心汲黯的小命,刘彻消气后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这个汲黯从来都不知道给我面子。
严助(庄助)还没死那会儿,刘彻曾经问过他,应该怎么评价汲黯。
严助答道,让汲黯去做普通的公卿士大夫,不会比别人强多少;但是如果让他做托孤重臣,他一定会竭力辅佐,誓死忠诚。
刘彻点点头同意:对,古有社稷之臣,汲黯便是今天的社稷之臣。
袁盎当年说过,社稷之臣就是可以和皇帝和国家共存亡的人。
汲黯说话那么难听,他是想把他的学生刘彻留在纯真年代,可是刘彻更喜欢公孙弘的说法。
公孙弘说,做皇帝的最怕不广大,做臣子的最怕不俭节(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前半句替迎合刘彻并吞八荒之心,后半句针砭时弊。
这是刘彻听着最受安慰的话,刘彻心里始终有个结,连续对外战争,扩张领土,广大则广大矣,却是对祖先的一种背叛。公孙弘的话让他减少了许多纠结。
汲黯说话再难听,刘彻也不会怎么样他,汲黯是他的老师,也是旧帝国的代言人,刘彻需要这么一盏灯。但是从这个角度讲,汲黯永远只能做背景,能登上前台,做导演刘彻的第一主角的,是公孙弘。
汲黯代表过去,他告诉刘彻,帝国本来是什么样子;公孙弘代表未来,他告诉刘彻,帝国应该是什么样子。
公孙弘知道进退,淮南王刘安一案结束后,公孙弘向刘彻上书,说在我任上竟然发生这么重大的案子,我这个丞相不称职,让我辞职吧。
刘彻说,你留下吧,我遇到你这样一个人不容易。
公孙弘留下了,八十岁时死在丞相任上。他自己掏钱建的丞相客馆,被继任者用来养马了。
公孙弘可以代表未来吗?
一百年后,刘彻的后代子孙想从帝国历代重臣中选一个人,树立为群臣楷模。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周勃、周亚夫、贾谊、晁错、窦婴……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人物全部落选,当选的是公孙弘。
汲黯也落选了。大概因为汲黯是一个愤青,但他是一个也敢说也敢做,真正的愤青。他对皇帝说,你很贪婪;他对皇帝说,你用人跟堆柴火一样,后来居上;他对皇帝说,你把天下搅得不得安宁。
后世有言官,敢骂皇帝的人也不少,但是都像预先设计好的台词和剧情,缺了汲黯一般的真性情。
汲黯是帝国纯真年代的最后一位守望者,千帆已过,那道窗帘却永远被拉上了。
纯真年代结束了。
刘彻第十九年,就是公孙弘死的当年年初,刘彻去祭天了。今年有大动作。
休战期也结束了。对匈奴作战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
霍去病!
霍去病一身戎装,精神焕发而来。人未到,气先至。钟鸣鼎食,高墙深阙养成的贵气,加上与生俱来的酷,举手投足,慑人心魄。
刘彻曾经让他学兵法,霍去病读了,刘彻让他谈谈体会,霍去病答道,打仗不是写书,打仗看方略,兵法读一读可以,学就没必要了。
近代中国最大的一位军事家曾经说过,一上战场,什么兵法都不管用了。
霍去病狂不是乱猖狂,他胸中有天地。
刘彻此次作战的目标是右贤王以西的数个匈奴部落,位置大约在今天甘肃中部,那是一片几乎被伊稚斜遗忘的领土。
此战目的有二,一为清场,二为练兵。
收复河套,打跑右贤王后,匈奴对帝国西线的压力减缓许多,右贤王以西的多个部落,或曰王国,目前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伊稚斜迁至漠北,这些部落的处境变得比较尴尬,主动去打汉朝,不太敢;汉朝打过来,伊稚斜远水解不了近渴。以至于投降汉朝的倾向都开始萌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