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功名将底用?何如痛饮高歌。浩然风露一襟和。人生如寄耳,行乐且婆娑。
★评:点心词多率然而成者,为席上酬和之作,往往一挥而就一句到底,与传统诗词创作所追求的“点的深入”不同,更加追求“面的延展”,万物皆可入词,别是一家,但于非当事人的读者而言,当时上下语境及往来酬和趣味往往不得而知,故鲜有传统意义上的佳作。自辛丑以来点心心情孤郁,正如其《水调歌头-漫兴(其二)》中所言,“写尽悲中笑,数我是一流”。而这首端阳诗会上口占而成的《临江仙》充分表现了这种心境平和表面掩饰下的无奈和绝望。
【临江仙分韵得人】
◎水分子
闲上小楼东向看,青鸦初渡沧津。烟波浩荡竞金鳞。捣衣新换夏,时候送三春。
昨夜几声憔悴雨,朱弦空对愁云。墨洇花落画中人。绵绵风正乱,吹柳入黄昏。
★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水分子笔下生花,此词行云流水,唯美优雅。似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出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又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好词如东风拂面,令人舒适又清爽。看似平凡的字句,在作者的巧妙组合下,也生出了大气磅礴之意。每个字都好像充满了灵气和无限的生命力,此词之精巧,思之无限,如有神助。言有尽,意无穷,回环流转,畅然不惜,直令人拍案叫绝。
【临江仙分韵得才】
◎江水平
夏里杨花飞欲尽,窗前翠色成排。端阳今日恰重来。偏将花径扫,陋室为君开。
醉饮沧浪千岁水,曾居无数英才。毅魂归处楚江哀。欲知渔父姓,须有古人怀。
★评:江老师领韵后不久一气呵成即成此词。读之口感颇佳,一顺到底。长短顿挫的诗句跳跃,特别是带有韵致的文字符号,传达着一种旋律般的声音。此中所传达的意境非真非幻,美感朦胧而不真切。读江老师词,如果硬要尝试逐句逐字去白话翻译,就南辕北辙失掉了极美的韵律和意境。端午已然临近中考,此时能用大段的时间来推敲遣词一首中调是非常奢chi的事情。江老师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凭着长期创作留下的肌肉记忆,编织这样惊艳诡谲的秘笈,与其说是对汉语的互文、通感和夸饰等修辞手法的延展和放大,勿宁说是对潜在意识的唤醒和激放。有此意识,有此ji情,便有此词。
【临江仙分韵得情】
◎北岭
如何道尽相思意,孤听一夜寒笙。倚栏空抚满天星。落花不胜雪,卧地引多情。
怅叹故友千里远,寄心明月初升。当年设酒对长亭。如今无话语,一人万家灯。
★评:从来相思难诉,一曲临江仙又如何承载。自古深情唯一痴,北岭的这阙临江仙,字字珠玑,一步一景,一言一思,情景交融,缠绵动人。将相思之情融情入景,珠玑含泪,字字憾心。言有尽而意无穷,浑然天成,思之无限。让人如身临其境,似乎也同作者一般怅惘不已。如此缠绵哀婉之词句,非妙笔不可得。
【临江仙分韵得高】
◎安东尼伟
寄抱空枝喧又起,几时暗上林稍。惯争朝夕奋嘶嘹,夺声三月里,歌霸九云宵。
破土抟泥栖翠帐,凌风啖露居摇。不甘久寂未辞劳。惊人从匿举,更喜一鸣高。
★评: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所以把它看作高洁的象征。唐代诗坛咏蝉诗以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三首为dai表,并称咏蝉三绝。咏物诗写作难度较大,固须确切此物,尤贵遗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托之处,方得诗人风旨。安东这首咏蝉词在歌颂蝉的同时,也以蝉自喻,立意巧妙,托物比兴,借蝉言志,沿袭了安东诗词一贯的风格清华隽朗,笔墨集中,观点鲜明。此词如其尾句“惊人从匿举,更喜一鸣高”,自能名声远闻也。
【临江仙分韵得哇】
◎真水无香
仲夏值班人影乱,接警立案无暇。华灯渐灭酒旗斜,步巡过静巷,桂魄罩轻纱。
夜阑更深闻警讯,困乏皆赴爪哇。**闪烁耀窗花,月高星数点,归途见栖鸦。
★评: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真水先生此词生动活泼,恰如山野泉间之奇石野花。有不事雕琢的天真朴拙之美。若以平仄格律论,则未免落流俗。袁枚先生亦云“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有事有景,有情有性,非真水先生之率性不可得此词。
【后记】
词会当时,十一人相隔千里,处境皆异,有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有人独居异乡风雨飘摇,有人紧张备考如剑高悬,有人途穷而返饮酒遣怀,但相同的是创作的真实与鲜活。壬寅端午当日的心情状态被定格在一曲曲《临江仙》中,而十一首《临江仙》又如十一味草药会于一炉,浴身浴心。
“和而不同”的人本取向作为人文价值的基础的时候,是没有排他性的。这与某些文明形式中的自我价值中心论的倾向很不相同。在某些文化群体中,常常以自我的价值标准为样板,批评其他不同于自己的价值标准的文化类型,甚至质疑不同价值标准之存在的合理性。但《浴兰集》没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包容力非常强。而这正是“和”的魅力之所在。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如端午一节,可以拥有二十多个名字,诗词,也同样可以有百千万种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