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元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口中嘿嘿冷笑,却不说话。过了片刻,才缓缓道:“你姓顾!”
顾况笑道:“将军记错了,适才小卒讲了,姓赵名凌。”
刚才顾况一转身的时候,恒元突然觉得此人和自己在高阳所见过的一个少年甚为相似,那一役乃是他毕生难忘的耻辱,当时那少年的身影虽不过是惊鸿一瞥,却已经牢牢铭刻于心中。
那一战,也是顾况声名鹊起的由头。以恒元之名去成就顾况,焉能不令他无法释怀?不过,眼前之人他并不太吃准,按照道理,顾况没有理由出现在这个地方。于是,他连连拿话试探,对方却滴水不漏。可越是如此,恒元越是疑心,一个小小禁军,怎会有如此从容气度?
顾况微低着头,作出一副恭顺的样子,实则心头怦怦直跳,暗地里早把恒元祖上十八代骂了个遍。燕军攻城正急,这恒元却还有闲心揪住自己不放,也实在让他即惊惧又无奈。
正在这时,一个温厚的声音在恒元耳畔响起,道:“恒元将军,不知小侄如何冒犯了,但请明示,末将回去定会重重责罚,绝不轻饶。”
恒元一怔,侧头看去,见北衙将军赵继愈正站在身侧,朝自己躬身施礼。他连忙回了礼,道:“赵将军多礼了。这少年竟是将军的子侄不成?”
赵继愈点头道:“正是。却不知因何得罪了将军?”
恒元听得出来,这赵继愈说话软中带硬,看来不是个易与之辈。自己虽比对方官阶要高,然这等协同守城之局,却不宜闹僵。他既然说这少年乃是他的侄子,该是不错,想来自己紧张过甚,竟是认错了人。恒元本就不大肯定,赵继愈既然出面,他当然要给个面子。
于是,恒元哑然笑道:“原来如此。我说为何这少年不同寻常,原来是将门虎子,这就难怪了。”
他又扫了一眼顾况,然后朝赵继愈道:“战事正急,在下先行告辞了。”一转身,便带人朝城上登去。城头双方交战正急,他却似闲庭信步一般,丝毫不为自身的安危担忧。
赵继愈目送恒元离开,便转身来看顾况。人多眼杂,他也不便多说,只是道:“你好自为之,若有事,且来找我。”说罢也转身离开。
顾况身旁的那些禁军见顾况大出风头,心中只有更加佩服。顾况却不露声色,一双眼睛看着恒元远去的背影,一缕锋利的光芒一闪而逝。第二章黑云压城
就在长安燃起战火之际,二皇子李征率七万大军自安西、陇右起,直入关中。沿途州郡莫有敢阻者,七万人长驱直入,已然到了凤翔。
李征蛰伏数月,可谓潜龙于渊,蓄势以待发。而今风雨忽兴,正当其时,则一跃入云,携泰山以超北海,此势何人敢挡?即便孙武复生,飞将重临,怕也先要避其锋芒,再作打算。
而今,挡在其锋芒之前的,却是一座小小的天兴城。
说天兴小,不过是在李征眼中。实际上,天兴乃凤翔第一大城,“欲至关中,必经天兴”,但凡东进者,都知道这个道理。不过,李征并不把这座“小小城池”放在眼里,城中郡守未曾开城投降,反倒令他意外。
“天兴若敢挡我,必不留情。”看着那远处那禁闭的城门,李征淡淡的说了一句。旁人听得心中一悸,他们都知道,二皇子乃是将领,并非动辄大言恫吓之辈,他既然说不留情,就绝不会打半分折扣。
“凤翔防御使乃何人?”李征朝一人问道。
“回大将军话,乃是段绍文。”此人名叫王谨,乃随军参军,有博学强记之才,因而被李征一直带在身旁。
李征在军中向来不以皇子自命,且他本就有个安西大将军的空衔。那是当年击破突厥后李建成封的,却和那安西都护府没有半分关系。
“段绍文么?”李征冷笑一声,道:“他算什么东西,竟敢阻我?你且派一人去关下,命他出来见我!”
王谨遵了声“得令”,刚要动身,却听李征道:“且慢!”
王谨诧异的回过头,见李征望着那天兴城,面色凝重,眼睛露出一丝惊异之色。过了片刻,李征缓缓道:“王谨,你且去郭将军处,命他左五里扎下营寨。”
“是!”王谨心中虽然大为疑惑,却不敢问,纵马便朝左翼去了。
李征又朝一名传令兵道:“传令执失思力,右翼四里扎营。”
“中军就地扎营。”他朝天兴城扫了一眼,回头吩咐道。
在这一连串命令之下,庞大的军团缓缓运作起来,从其有条不紊的行动和配合来看,显见训练有素,确实不愧为扼守西域的强兵。
李征不再理会身后的大军,策马轻出,慢慢朝天兴城驰去,他身旁的亲卫自然不肯落后,纷纷打马跟上。数百骑呈扇面状簇拥着二皇子,丝毫不觉人少,大有席卷平岗之态。
就在此时,左翼又有一队骑兵缓辔而至,约莫十数人上下,为首的乃是一中年将领,白面无须,一身盔甲造型特异,其纹饰华美,更是令人侧目。
“郭将军。”李征侧过身,在马上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