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方士谦在这个时候提出反攻台北。
这也是不得已之举,因为方士谦知道陈必时会反对这个提议并且拿出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小高层也不可能完全忽视陈必时的意见。自然不会让他去取代陈必时。搞到最后必然是分工合作。
一个负责守住现在的战
方士谦料得非常准确。结果与他预料的几乎丝毫不差。
更重要的是。方士谦为自己留足了后路,即在走马上任之前,不但让上面同意在派遣二十军的基础上、将早些年一直部署在福建地区的四十一军派过来,还让高层答应将镇守辽东半岛、主要应对朝鲜半岛的三十九军派往前线。
只不过,方士谦算漏了一点,即三十九军过不了台湾海峡。
在去台岛的路上,方士谦才真正明白了陈必时为什么要以守代攻。虽然一百多公里宽的台湾海峡早已算不上天堑,甚至连快艇都挡不住,但是这条“大水沟”仍然给军事行动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物资送不上去,重装备送不上去,人员送不上去,什么都是白搭。
十多天里,方士谦一直在忙着做一件事情:把二十军与四十一军的重装备送过去。
这一部署的原因很简单:二十军与四十一军的所有重装备加起来也只有三十九军的三分之二,两个军后勤需求的总和大概只有三十九军的八成。但是两咋。军的综合战斗力并不比三十九军差,特别是在装甲力量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擅长在南方水网地区作战的四十一军就比三十九军更适合登陆台岛。
落实到细节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拿运送坦克来说,因为羽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超过五十吨,即便减重。也在五十吨以上,而咕式主战坦克在减重之后不到四十五吨,因此能够运送咕式主战坦克的快艇与快速渡轮比能够运送羽式的多出了近两倍!
三十九军上不了台,恐怕是方博辉最失算的地方。
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把三十九军派上去替换五十四军,再加上四十一军与二十军,打下台北的把握并不下。
没有三十九军,就没有突击力量,打下台北的难度徒然提高了不少。
问题是,方士谦已成骑虎,要是他敢实话实说,不但会失去超越陈必时的机会,连之前的位置都保不住,还会颜面尽失。
说得难听点,就是晚节不保。
对于一个服役了快半个世纪的老将来说。“晚节不保”恐怕是最大的灾难。
为了面子,方士谦连死都不怕,还会在乎别的吗?
没有回头路可走,也就只能孤注一掷。
问题是。到了九月份。给方士谦孤注一掷的机会都不毒了。
九月二日,日军第十师抵台。仅仅一天之后。美军第三步兵师就到达了基隆港。虽然受基础设施限制,这两支新增部队都无法立即投入战斗。光是物资转运与部队部署就得花上好几天,但是局势再明显不过了,如果方士谦再拖下去,等到美日联军发起进攻,他的攻击部队就将交给陈必时。
拖到九月六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日联军将在未来四十八时内发起进攻。
最明显的迹象就是美军开始加强前沿部署,并且增加了战术侦察力度,以往每天只有几架无人侦察机出现在杨梅镇上空,到了九月六日白天,这咋。数量增加到了十几架。而且监视范围扩大了好几倍。
如果不打算进攻,美军有必耍提高侦察力度吗?
日军的部署也不含糊,第十师没有留在宜兰,而是沿着第七师开辟出来的大汉溪进军线路。正在向石门水库东边的复兴乡集结。
按照陈必时的判断,美日联军将齐头并进,美军在沿海平原上进攻。日军在山区进攻。
这也符合美日军队的性质。即美军是擅长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陆战队,而日军第十师驻地东边就是富士山,算得上是日本陆自少有的“让。地部队”。
不管怎么说,方士谦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六日下午,陈必时向高层提交了一份报告,即要求在美日联军发起进攻之后,统一调度与指挥登岛部队。
虽然这与之前的安排相悖,但是高层基本上同意了陈必时的请求。
受此影响,当天傍晚。方士谦下达了准备进攻的命令。
他不是不知道轻重,只是不想让一个月来的努力白费,更不想给五十年的军人生涯画上一个遗憾的感叹号。
虽然抢先发起了进攻,但是很多问题靠精神意志解决不了。比如按照计划。四十一军与二十军的物资要到九月十日才能全部到位,在方士谦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两个军的物资只够消耗四十八小时,而且还没有包括前期炮火准备。
四十一军与二十军有可能在两天之内打回去,占领整个台北吗?
别说陈必时,恐怕连方士谦都没有抱多大希望吧。,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一甲山,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四十九章 来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