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杀害儿子的母亲可以称之为变态。权力往往使人成为变态一族。中国历史最风光的女人,武则天、冯太后均有过这一不光彩的传闻。武则天杀女害儿,史书给予明载,冯太后杀害拓跋弘,史书一点而过。因为事关机密,关乎道德,这种事谁也不会亲眼所见,相隔日久,著史者更难寻到充分的证据。论狠毒,冯太后万万不及武则天,因为武则天杀死的是亲生儿女。
除了武、冯两大美媚之外,另一个杀死亲生儿子的母亲便是北魏帝国的胡太后。如果把武则天和冯太后归为圣主,那么胡太后只能与慈禧并列。胡太后的下场最为凄惨,她被活生生抛进滚滚黄河,一切都是欲望惹的祸。
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载入郭茂倩《北朝乐府》的这首《杨白花歌》据说是胡太后所作踏歌。胡太后爱上名将杨大眼容貌瑰伟、勇武过人的儿子杨华(小名白花)。杨华担心召来杀身之祸,与其兄弟投奔南朝。胡太后日夜怀恋,遂做诗抒怀,忆念情人。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而唱,歌声凄婉,极尽浓情。
此歌可以看出胡太后才情出众,但如果据此以为胡太后是一名美丽的文艺女青年的话,那你只看到她的一面。胡太后身怀武功,骑射出众。百步穿杨小菜一碟,她可以箭射象牙簪,命中针孔。胡太后有心计,知权谋,通佛经,文武全才。
北朝女人地位相对较高,女主外男主内,故而北魏一百四十八年历史有近四十年掌握在女人之手,出了两名女主。冯太后促成帝国的繁荣,而胡太后一手导致帝国的灭亡。拓跋鲜卑的北魏帝国可谓“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这个英姿飒爽的美丽女人进入宫廷的二十年时间里,目睹北魏帝国从繁荣走向衰落,应该说她是帝国消亡的罪魁祸首,虽然很多矛盾并非她造成,也不是她一个人的过错,但她的贪婪和情欲加速帝国大厦的崩塌。
与冯太后一样,胡太后的名字无可考证。她出生于荒凉的大西北,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安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的平凉地区民族杂居,士风剽悍。
胡家世代居住泾河畔,胡太后的祖辈曾在羌人后秦为官,爷爷做过匈奴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的秘书。太武帝拓跋焘马踏统万城,胡家转为魏国效劳。胡太后父亲胡国珍世袭伯爵。
胡太后出生之时,胡国珍找人批过八字,术士道:“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说完,神秘兮兮嘱托道:“我们三人知道就行啦,别乱说。”
胡家居于西北偏僻之地,胡国珍不过世袭的伯爵,女儿若想母仪天下,仅靠术士的三言两语断断不成。佛祖帮了一个小小的忙。种善因结善果。若到泾川一观北石窟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及阿修罗,当可知福报也。
佛祖通过比丘尼将胡氏送入皇宫。比丘尼是一个尼姑,胡氏的亲姑姑,深谙佛理,讲道天花乱坠,曾入宫廷讲解佛经数年。她利用宫中社交圈子,逢人便极力夸赞侄女国色天香、温顺贤惠。宣武帝元恪动心,召胡氏入宫。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和泾水河出来的平凉女儿带着人生的朝气和对新生活的渴望,为北魏宫廷吹来一股大西北的豪爽之气。
此时的北魏国力鼎盛到极点。冯太后的土地改革及孝文帝的汉文化建设,催生了一个繁花似锦的洛阳。八王之乱以来北方废弃的土地重新耕种,社会财富与日俱增。这些财富统统集中于北魏国都。
《洛阳伽蓝记》描绘出洛阳的繁华,“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富人之家“千金比屋,层楼对出。”
洛阳还是当时闻名中西亚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柳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这里的大秦,魏书有载:“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间。”离代京平城三万九千四百里,居两海之间,应该指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
洛阳人口总户数达到惊人的十万九千户,以每户五人保守计算,有六十余万。除了唐代,历史上北魏洛阳人口第二,中华民国35年不过四十六万,城市人口才九万多人。更为难得的是,北魏洛阳六十万人,中西亚移民占五万人之多。
《洛阳伽蓝记》也是上流社会奢侈堕落的真实写照:“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贵族生活腐化堕落,催生官场腐败。洛阳之富靠全国供养,魏国其他地区仍处于自然经济之中,社会贫富差距相当之大。地方与地方,人与人之间恍如天堂人间。北魏盛世萌发帝国衰落危兆。
集权国家产生腐败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和法制建设不力,孝文大帝忙于迁都和南征,忽视教育问题,享有世袭特权、位于上品、肯定要成为帝国顶梁柱的鲜卑贵族们缺乏文化素养,不知脸耻,无视道德。宣武帝元恪一度下令复兴儒教,设立学校,振兴教育。他执政十年过去了,国子学、太学、小学仍未建立,连元恪自己都深感惭愧。
北魏帝国反贪严酷,严刑峻法,明元帝、太武帝、献文帝均以肃贪闻名。孝文帝曾经下诏:贪污赃物价值绢帛一匹即处死。
元恪有意继续高举反贪大旗,亲政的第一个春天,生气勃勃的元恪当着孝文大帝的陵寝发誓严肃政纪、整顿朝纲。可惜像许多继任领袖一样,雷声大雨点小。皇叔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皇弟京兆王元愉,广阳王元怀顶风而上,竞慕奢丽、收受贿赂、贪纵不法、营运贩卖,无所不为。
宣武帝元恪以贪腐为名除掉意图谋反的咸阳王元禧,北魏国上下震动一时。元禧是孝文皇帝二弟,北魏国亿万富豪之一。临死之时,元禧与诸妹公主诀别,念念不忘家中两位爱妾。公主们边哭边骂:“你养这么多女人干什么,为了她们贪财逐利,畏罪谋反,才有今天的下场,还问她们作甚!”说得元禧惭愧无言。元禧死后,五个儿子投奔南朝,萧衍皆
民间有歌谣感叹元禧积财不能保身:“可怜咸阳王,奈何做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蹋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渡?”歌谣流传到江南,北人在南朝者,虽富贵逼人,弦管奏之,莫不流泣。
把肃贪作为打击政敌的借口,是反贪污的悲哀。怪不得现在许多官员将贪污得来的金钱存到国外银行,身败名裂之时可以去做老外。只可惜没有皇家血统,未必能够收获尊重。
元恪没能雷厉风行,严格肃贪,对于其他皇亲未能一并严惩。当官员们试探出新君魄力指数后,贪污腐败越加恶化,鲜卑贵族与汉人豪强结合起来贪婪掠夺老百姓。
以当政的吏部尚书(大体相当于组织部长)元晖和侍中(大体相当于书记处书记)卢昶为例,此二人,一个叫“饿虎将军”,一个号“饥鹰侍中”。元晖卖官,明码标价,大城市二千匹,中等城市一千匹,小城市五百匹,其余官职金钱不等,天下人把北魏朝廷称为“市场衙门”。
元晖曾任冀州刺史,去职后,连车载物,从信都到汤阴,首尾相继,道路不断。车上少只角,就把路边人家耕牛的角割下来,这位吏部尚书搜刮到生截牛角,可谓无微不至。“饿虎将军”如此,“饥鹰侍中”可想而知。宣武帝元恪姑息放纵,导致上行下效,将军、刺史竞相侵吞公财、搜刮百姓。
不敢拿既得利益集团开刀,无力对官员下手。元恪驾驭不了帝国大舰,眼睁睁看着富贵与贫穷拉远距离,仇恨和嫉妒在平民中漫延。
他只能寄希望于佛教,大建寺庙,再修龙门石窟。“神腾九空、迹登十地”,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香烟缭绕之中,灾难痛苦、贫穷饥饿仿佛佛祖都能解答。祸福因缘、来世今生,一切虚诞的幻想紧束着人们的欲望,保佑着北魏帝国,元恪沉浸在“当今如来”的迷梦之中不想自拔。
元恪喜欢读书,精通佛理,喜怒不形于色,大度容人,有雅量,性格朴素。他少年时代,孝文皇帝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召集儿子们在一起,取出宫中珠宝器物,让他们随意选择。其他人均选珍玩,唯独元恪挑了一只骨如意。
元恪做皇帝中规中矩,朝会时沉默端庄,不苟言笑,可以说是一代守成之主。做领袖需要开拓精神,尤其是经过剧烈社会变革的北魏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再完美的设计也有瑕疵。对于汉化改革遗留的棘手问题,元恪一概回避。孝文帝太和年间锐意进取的风气至此衰亡。不由得让人怀念英年早逝的孝文帝元宏。若元宏再活十年,或许魏国又是一番模样。
愿生太子
爽朗的胡氏进入暮气沉沉的北魏宫廷,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赢得元恪的喜爱。做皇帝老婆本人可悲,家人沾光。“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元春有话,那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有的老婆甚至一生难得和皇帝老公上回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