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孤独的狂欢吴伯凡电子书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年前,感冒中,抱着一盒“抽抽纸”,配合响亮的鼻腔清理动作,我哗啦啦哗啦啦地“胡扯”。闺中密友在身边,吃着我的“病号水果”,看着我的动作,眼光里有忧郁。我安慰说:小感冒,别担心。不料对方嗫嚅半天,说出一句:你扯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大森林?我的眼前开始浮现出大片花花的树木和森林,很佩服女友,觉得她是小资中的小资,因为她能从纸巾想到大森林,这促使我抛弃了原先的“小资唯纸巾论”。病好了,又快快活活到处吃喝,突然发现这个MM竟然也用纸巾,当即提醒她大森林的问题,人家回答:“我用的是进口纸巾,保住了咱们的大森林。”再次佩服。过了—段日子想到一个问题:会不会咱们的大森林变成了纸浆出口,再变成纸巾进口,咱们非但没了大森林,连当中的加工费都没有赚到。脑子乱了,就反思不下去了。

关于纸巾和小资还有以下几件事实:1.去乡间小住,收拾行李的时候细细掐算究竟要带多少包纸巾,带多了不划算,带少了肯定无处补给,真是很困难。2.夏天,看见对面走来的女郎额上脸颊“巴”着纸巾碎屑,她衣饰完美,颇为自信。我和她素不相识,不便去提醒,她昂然离去,继续徜徉街头,我忐忑。3.在茶馆聊天,*漂在茶里,小匙碰在杯沿,来了个高大威猛的男生,两粒扣的西装只扣上粒,微笑着坐下,随后将手放到外套内袋摸索,想他在取烟,觉得这个人今天的衣服很配七星烟的包装,眼看他的手抽出来了,我笑了——不是因为猜对了,而是猜错了,他拿出的是一包纸巾,虽然包装纸颜色很配他的西装,可却有不可言说的滑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No。2 完美主义者(18)

()

从“红高粱”快餐店谈开去

∷∷ 黄平

朋友告诉我红高粱快餐连锁公司新近在北京王府井麦当劳对面开了一个餐馆,专营中国北方的传统烩面,生意还蛮不错。周末下班,我正好路过王府井,顺道看了看,发现果真全都是烩面系列,加上一些中式小菜和饮料。价格也比麦当劳便宜一半左右,装潢样式倒是麦当劳式的,连餐馆标记也与麦当劳大同小异。

据红高粱北京公司的总经理乔赢先生对我说,虽然这家小餐馆才开张不到一个月,但是生意火爆,而该公司的目标是与麦当劳竞争,最终要做到“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但是哪里有红高粱却未必就有麦当劳。”这位乔先生列数了如下理由作为自己自信的依据:1。中国文化的历史比美国文化的历史悠久;2。中国人的经营之道不会比美国人次;3。就食物说食物,中国食品在营养、味道等方面都不比美国食品差,而加上在中国开餐馆,中国人自己投入的单位成本要低得多。

这位年轻的总经理先生的话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其实,文化历史悠久也许反而正好敌不过后来的新兴文化,至于说经营之道,似乎现在还不敢一般地就说不比别人的次。至于食物本身,我们的传统食物虽然色香味美一应俱全,但是不应忘记麦当劳是打着美国文化的旗号风靡全球并长驱直人中国的。根据我在东欧和其他地方的观察,人们热衷于麦当劳(还有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并非因为其有多么可口,而更多地是因为欣赏这类食品,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才开放的社会的大众来说,常常就意味着领略美国文化、体验西方文明。我曾经于1989年以后在布拉格等地亲眼目睹过市中心第一家麦当劳开张的盛况。尽管大街对面就有许多香气扑鼻的传统式餐馆,却备受冷落,而麦当劳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一段时间,北京只有王府井一处有麦当劳,我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朋友到了星期天,宁可专程从海淀跑过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去不了西方,吃也得吃一回西方文化!”

如果只是吃一回,当然也没什么,问题就在于麦当劳决不只想让我们吃一回。它花了很大的工夫改善经营,包括服务的态度、环境的卫生、办事的效率(本来作为快餐店,还有价格便宜)等等,从而所向披靡地打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同所有的煽动并操纵消费主义的大财团、大公司一样,麦当劳首先瞄准了天真的儿童(以及妇女)。乔赢先生对我说。麦当劳吸引了孩子们,而孩子只在消费群体中占30%。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今天,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中国城镇,孩子是年轻父母们(甚至还有年老祖父母们)的小皇帝或新上帝,我看到过一个电视广告,其用一个孩子之口问“今天我喝了×××,你们喝了没有?”然后一大群孩子高声齐唱:“我们都喝了!”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喝的孩子会对其父母和爷爷奶奶说什么。消费主义的绝招,就在于在高高兴兴、吵吵闹闹的气氛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制造出一种抑制不住的购物欲望,使你欲罢不能,不论你的经济地位和实际购买力如何。

这种消费主义本身,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是大财团大公司,就要用铺天盖地的广告来推销来赚钱,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否则也就无所谓市场。只不过在麦当劳身上,还多了一层光环:美国文化。这可不能小看了。红高粱的经营者们当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乔总经理先生说,如果人家有可口可乐你就来个××可乐,人家销售麦当劳汉堡包你就销售红高粱汉堡包,那就还是跟在美国文化后面模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No。2 完美主义者(19)

对我来说,你可以不跟在美国文化后面,但是真的就意味着你在弘扬中国文化吗?是不是在用另一种形式推销消费主义?对此,我们还要走着瞧。

()

不敢喝茶

∷∷ 杜比

北京新开了好几家茶馆,这是我从电视上知道的。茶馆的老板对着电视观众大谈文化,讲茶道,讲老北京茶馆里该怎样拿壶,怎样倒水,讲真正的龙井是在几亩地的几棵树上,讲什么样的茶该用什么度数的开水来沏,还讲梅花上的雪??这我记错了,这是《红楼梦》里一个尼姑说的茶道。总之,讲得博大精深,一杯茶里尽是黄河水。

北京果然是首善之区,我在南方泡过两回茶馆,感觉特亲切,北京一开茶馆,动静不小,先来了番文化教育。所以,我在去北京茶馆之前可能得先去几趟北京图书馆,养一养气,否则,很鄙俗的一人,坦坦地就往那雅地儿去,不免心虚。

要养的这股气,就是早年间的士大夫气。虽然我们这社会一天天粗俗起来,可还有人保留这股气。比如某位朋友,老以美食家自居,他家里也没什么明清家具,一辈子没吃过两回海鲜,日子过得清贫,可他能说。比如他家的炸酱面,他就能说出一堆讲头儿,肉末儿怎样,酱怎样,码儿又怎样,说得天花乱坠,可还是一碗糟面条儿而已。我还知道北京的一位破落皇族,*时过得特苦,吃窝头就咸菜,可咸菜疙瘩也得切成细丝儿,据说,那丝儿切得可细了。

面条的讲究多了,就不是面条了,而是面条儿文化;咸菜丝切细到一定程度,就是咸菜文化。沾到文化的边儿,就不是俗人,所以茶馆老板就不是一般的商人,他们不是阿庆嫂,他们有文化。

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前不久,一个经济学家说,一个公司产品销路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为这个产品编的故事,21世纪的经理们讨论的将不再是产品,而是故事。如此看来,茶文化也是一道故事。

只是这故事太陈旧,壶也好,水也好,品茶的过程也好,这些东西如果是我们生活中的细节,自自然然地去讲究,那还不失一份雅致。如果这堆细节被挑出来让大家去追求,那就逗了。有个相声,说一个有钱人睡觉怎样讲究,一更天盖什么铺什么,二更天盖什么铺什么??折腾了一夜,结果没睡。我怕哪天我去喝茶,品了半天,出门还得来瓶可口可乐。

()

过度诠释

∷∷ 施武

“吐故纳新”,这在我小时候是一句很有气概的革命口号,它所指称的是一些社会性的、历史性的选择或举措,与生活情调无关,与生物本能无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