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这种可以人为控制的可怕灾害,大家都听得很是仔细。
下至家庭村庄,上至皇宫朝廷,所有人都努力记录。
“捕鼠灭蚤阻隔传染源……”
田里头聚在一起的村民们背着背着,面色发苦起来。
“村长,这些都好说,就是不要喝生水这点……平时大家柴火都不一定够用,哪里来多的特意烧水啊?”
七号幸运观众杜芝芝是北宋初年的开封人,这也是她的问题。
开封城现在已经有了未来东京的繁华气象了,她们这种住在城里面的做点小生意的普通人,每日最操心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而能排在第一位的柴,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住在城里面的他们想要柴只能花钱买,树长得总是没有砍的快的,周围能用的柴砍的差不多后,就只能往周边地区继续砍。
而在地都是私人家的现在,山和树都是有主的,掉在地上的一根枯枝都不能乱捡。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柴这东西就算是生活必需品,可再贵也贵不到天上去,太远了不合算就没有樵夫或者商人愿意带进城卖。
好在开封周围水运发达,远一点的柴火可以走水运。可就算水运成本低,价格也比以前贵不少。
杜芝芝问到:“主播,没有条件去开发水电那些和气,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代替柴和碳吗?”
赵匡胤舒心不少,他们大宋的幸运儿,在那些糟心事情过后,终于开始正常了。
能源问题也是历朝历代都头疼的事情,不少朝代京兆尹也都是要负责管理京城的柴火调运的,官员的俸禄以前除了粮食,柴火也是一个重点。
人口不多的秦汉三国还好说,唐初也问题不大,但李治开始往后的朝代,柴火问也和粮食一样,是个大问题,到了宋明清,那就更是问题严重了。
从很早到他们这时候,都有倡导禁止滥砍滥伐的百家:所以未来还是树少人多,长的都跟不上了是吗?
有人问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浑身一震,做好了接受信息或者水平不够做不到的准备。
【“宋的话,我也记得就是北宋开始,煤改柴炭了。”
小小有点印象,她找出煤的资料出来慢慢翻阅。
“水电风电这些对你们应该作用不大;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你们问我也不会,但是煤的话应该是可以。”】
《墨子》中把煤称作每,《山海经》中把煤炭称为石涅,意为黑色的石头。
宋初的大部分人可能对这染料还有些陌生,但是在哲宗时期的大家可熟的很。
苏轼在徐州做太守的时候还组织过人去勘探地址呢,在附近真找到了煤炭后开心的不行,还写过一首《石炭歌》。
想起往事,他摸摸胡子,但金兵南下的忧虑还是没法缓解。
看到资料上写着,‘宋应星《天工开物》、孙廷铨《颜山杂记》、李时珍《本草纲目》、方以智《物理小识》等都对煤炭的勘查程序和方法作了详细记载’,不少人又想起来了天工开物这本书的遭遇。
气到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么有用的书,居然还是后世子孙从小岛上再次传回来的。
这里面有清的原因,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知识毫不在意也是原因之一。
矿脉微露谓之苗;煤炭不生草木之乡;南方秃山无草木者,下即有煤……还有查矿苗,看岩层,这些辨别煤矿的知识大家也都在疯狂记录,
【看到资料上有说地方煤矿被垄断和禁止开采的原因,小小提醒了下。
“什么开采煤矿破坏风水的之类的,都是瞎说,不要迷信。不然铜、铁、金、银矿开采就不破坏风水了吗。
但是你们如果冬天烧的话还要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轻度中毒,及时离开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后可以很快好转;中度中毒,积极治疗一般也能完全恢复;严重中毒,后果严重,轻则遗留后遗症,重则丧命。
避免的话可以多开窗通风,还有安装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