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将军,听罢道:“公子进宝,代父赎罪,非有谋逆,如何竟险遭杀害?如此不论情法,故当无道以正天下,此亦万民之心也。”
文王道:“卿只执一时之见,此是我子自取其死,孤临行曾对诸子文武有言:孤演先天数,算有七年之灾,切不可以一卒前来问安。等七年灾满,自然荣归。
邑考不遵父训,自恃骄拗,执忠孝之大节,不知从权,又失打听,不知时务进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执,不顺天时,以致险遭杀身之祸。
孤今奉公守法,不妄为,不悖德,以尽臣节。任天子肆行狂悖,天下诸侯自有公论。何必二卿首为乱阶,自恃强梁,先取灭亡哉?
古语有云:‘五伦之中,惟有君亲恩最重。百行之本,当存忠孝义为先。’
孤既归国,当以教化民行风俗为先,民丰物阜为要务,如此百姓自受安康,孤与卿等共享太平,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但愿三军,身无披甲胄之苦,民不受惊慌之灾,即此是福,即此是乐,又何必劳民伤财,糜烂其民,然后以为功哉!”
文王此话说的正大光明,殿下大臣也听得极为感动,都叩首道:“文王仁慈,以仁孝治天下。”
文王见臣子信服,便道:“孤王如今自思西北正南当造一台,名曰:‘灵台。’,以观灾难和星图,但恐上木之工,非诸侯所宜,劳伤百姓,于心不忍。”
散宜生奏道:“大王造此灵台,既为观灾祥星图而设,乃为西土之民,非为游观之乐,何为劳民哉?
况主公仁爱,功及昆虫草木,百姓无不感激涕零。若大王下诏,万民自然乐从,大王加以工钱,不白白耗用民力,任民自便,不去强他,更是为百姓增加收入,却是大功一件,何谈叨扰万民?”
文王大喜:“大夫此言方合孤意。”随出示张挂各门。
西歧百姓闻听文王要建观天“灵台”,又给工钱,无不欣喜文王之德,不多时,便召齐了民工。
散宜生上报文王后,文王遂选一良辰几日,开始破土兴工,建造灵台。
正是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又道是行见落花红满地,云时黄菊绽东篱。造灵台不满旬月,管工官来报工完。文王大喜,随同文武官员排銮舆出城郭,行至灵台,观看雕梁画栋,台阁巍峨,真一大观也。
台高二丈,势按三寸;上分八卦合阴阳,下属九宫定龙虎。四角有四柱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前后配君臣之义,周围有风云之气。
此台上合天心,下合地户,中合人意。上合天心,应四时;下合地户,属五行;中合意,风调雨顺。文王有德,使万民而增辉;圣人治世,感百事而无逆。灵台从此文王基,验照灾祥扶帝主,正是治国江山茂,今日灵台胜鹿台。
话说文王随同两班文武上得灵台,四面一观,文王默言不语。时有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灵台工完,大王为何不悦?”
文王道:“非是不悦,此台虽好,台下欠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配合阴阳之意。孤欲再开池沼,又恐劳伤民力,故此郁郁耳。”
宜生启道:“灵台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况于台下一沼,其功甚易。”
宜生忙传王旨:“台下再开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之意。”说言未了,只见众民大呼曰:“小小池沼,有何难成?又劳圣虑。”
众人随将带来锹锄一时挑挖,内出一付枯骨,众人四下纷纷停下锄头观看。文王在台上见众人抛弃枯骨,道:“众民抛弃何物?”
左右启奏道:“此地掘起一副人骨,众人故加抛掷。”
文王即传旨道:“命众人将枯骨取来,放在一处,用匣盛之,埋于高阜之地。岂有因孤开沼,而暴露此骸鼻,实孤之罪也。”
众人听见此言大呼道:“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岂有不沾雨露之恩。真是广合人心,道施仁义,西岐获有父母矣。”
众民欢声大悦。文王因在灵台看挖池沼,不觉天色渐晚,回驾不及;文王与众文武在灵台上设宴,君臣共乐。
席罢之后,文武在台下安歇,文王台上设绣榻而寝。时至三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亮,火光冲霄,文王惊醒,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三更,文王自思此梦主何吉凶,待到天明。
话说次早众文武上台参谒已毕,文王道:“大夫散宜生何在?”
散宜生出班见礼道:“大王,有何宣召?”
文王道:“孤王昨夜三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同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后火光冲霄,一声响亮惊醒,乃是一梦。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散宜生听罢,躬身贺道:“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大王得栋梁之臣,大宝之士,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道:“卿何以见得如此?”
宜生道:“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传说于版之间。今主上梦虎生两翼者,乃飞熊也。去见台后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精,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众官听罢,齐声称贺。文王遂传旨回驾,心欲访贤。却不知兆应何人?
第301章 一段渔樵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