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策建议,因此,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报告同等重要。在旧城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和制定交通政策时,为了使土地的开发强度、车辆数和交通量的增长能与城市道路、停车设施等所提供的交通容量相适应,可以进行交通需求管理,控制地块上的建筑容积率,以及采取各种措施,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禁止或限制某种交通工具通行,鼓励和发展占用城市道路时空少的交通工具。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的重点是在工程技术上下功夫,认真考虑实施规划的可能性。通过对城市的地形、地物,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财力等多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结合各种规划构思,寻求多种适用、经济的方案,再经过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效益的评价比较,工程建设费用的估算,排出分期建设的序列,供决策者择优实施。城市中使用的各种交通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本着扬长避短的精神,结合本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忌绝对化。对于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自行车和小汽车)的发展,应视为一对互相补充的合作者,让市民在出行活动中掌握交通主动权,能自由选择和换乘各种交通工具,得到最方便、省时、经济的效果,从节约城市停车用地、节约交通能源、减少交通公害、方便交通弱者的出行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道路交通网络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等,在短期内改善城市部分区域交通阻塞的现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政策思想,进行专项公共交通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市区土地占用,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
交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要想富,先修路”,老百姓的形象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也必须交通先行。但现在城市建设中交通滞后的现象仍然存在。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新建居民小区的交通出行。
近几年,随着新建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地段越来越远,一些小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不少居住在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残疾人、老人更是感到出行不便。家住望京西园一区的居民们刚搬进新居时,从望京花园小区门口一直走到北五环路边,将近3公里之内没有一个公交车站。从最北边的住宅楼到最近的公交车站步行至少需要20分钟。有的居民家里孩子生病,半夜三更开着车往医院跑,可是由于刚搬来不久,对道路不熟悉,七绕八绕就是找不到去医院最近的那条路,最后把车开到了“死胡同”。 像望京小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北京市的一些新建小区十分普遍。很多“黑摩的”和非法经营的人力三轮车瞅准了这块市场。据了解,望京小区的“黑摩的”总数曾经高达1000多辆,人力车也有100多辆。虽然这些车的安全性能和乘坐价格都无法保证,但是在没有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时,“黑摩的”成了居民出行的无奈选择。
新建居民区交通规划与建设滞后的问题,天通苑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通苑小区是北京市首批19片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之一,规划居住18万人,相当于半个崇文区的人口,三分之一的东城区人口。在天通苑已入住11万人口的情况下,通往市区的唯一道路就是立汤路。这条路几乎每天必堵,少则1小时,最长一次达12个小时。公交车也极不方便,轨道交通迟迟未能开工。因交通拥堵,居民不得不清晨5时起床送孩子上学。搬进天通苑小区的王素云女士由于小孩在城里上初中,不得不将经济适用房出租出去,然后再用租金到朝阳区租一间房屋暂住。“没办法,总不能让孩子每天城里城外来回跑。”王素云说。由于当初小区的设计施工对居民的出行考虑不周,导致小区内部的道路不能和已运行的公交线路相连,北京很多建好的或者是正在建设中的小区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上述问题,开发商的楼越盖越高,户型设计越来越豪华,房价也随之越涨越高。可是当人们在支付了高额的费用之后,却往往发现住进了一个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全的小区。在居民们的不懈反映下,从2001年开始,天通苑问题受到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在当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委员们就提交了8个提案,到了2004年陡增到14个。 “天通苑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还被北京市政协确定为当年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之一。政协委员们在对天通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指出,天通苑问题是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与解决,对于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的大型小区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梦想。为让居民这个梦想早日实现,从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市的住宅建设重点从市区转向边缘地带和卫星城镇。按目前总体规划,边缘地带居住人口将由2000年的14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00万人以上。这表明,今后许多北京人将会从市区搬到郊区。但牵出城外的居民首先遇到的就是交通问题。这些居民虽然搬到郊区居住,但工作单位仍在市区。因进城的公共交通不方便,迫使这些居民不得不采用自驾车方式进城上班。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原来在城里居住又在城里上班的居民,本来靠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就可以从家到单位上班,现在只能开车,由此增加了大量的交通出行。现在每天早晚北京的交通流动体现为一种潮汐规律,即早晨如涨潮般涌向市中心,晚上下班时又如退潮一般向城四周分散。早晚高峰进出城的道路分外拥堵。在规划上,只注重居民的向郊区分散,而没有相应将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时向郊区分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交通先行本应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但现在某些交通部门的工作原则却与此正好相反。北京的一些居民小区在规划时就被安排在很多偏远的地区,在规划部门作规划方案时应是一并考虑安排了交通出行问题的。但是具体到道路施工部门、公共交通部门和计划、财政部门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往往是小区竣工了道路施工尚未开始,客流量不达到一定数量公交车就不会开通,轨道交通更是居民达不到一定数量就不会开建。有时有的小区居民反映出行难,交通部门的公然答复就是客流量没有达到开通公交条件。在这种工作原则指导下,小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怎么能解决呢?交通先行就是要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把轨道交通修起来,就吸引开发商到轨道交通沿线盖房子;小区一建成,公交就开通,居民才能放心地搬过来,入住率就很快提高到应有水平。做不到交通先行,城市规划就难以得到很好的执行落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7、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
17、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每年都要举行很多重要的大型活动。在政治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行全国“两会”以及许多国际性、全国性重要会议,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不下几十起;在经济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行很多国际性研讨、交流活动和大型展会;在文化体育方面,每年都要在北京举办很多大型文体活动,如演唱会,运动会,大型文艺演出等。北京逢年过节还要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地坛、龙潭庙会等。旅游旺季期间的一些旅游活动也于近年兴起。这些活动的特点一是规格高,不仅有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很多都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的外国贵宾参加,如今年举行的中非论坛、亚欧首脑会议;二是规模大,有的单场活动就达10万人,有的如北京车展不仅单场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多日连续下来总计参与活动更能达到数十万人,更不用说北京刚刚举办的奥运会这样的大规模活动。三是活动地点都处于交通热点。举办这些活动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繁华场所,旅游热点,城市中心,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型活动如此密集,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决定的,不仅过去多,以后还会更多。因此,北京的交通拥堵很多情况下也会受到大型活动的影响。如何协调好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对于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是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于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公安机关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每一次大型活动都有完备的交通保障方案。为了不扰民,缓解因大型活动导致的交通拥堵,交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譬如近几年全国“两会”期间,交管部门精心组织,把“两会”代表车队的出发行驶时间精确掌握到秒,把对社会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但作为首都的北京,大型活动十分频繁,对交通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如何把大型活动对社会交通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对于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组织大型活动过程中,必要的交通管制、交通限行不可避免。但要把这种管制的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把限行的时间减到最少。同时,对交通管制措施、交通限行措施还要严格控制,能不实施就不实施。除非举办国庆大典这样的活动,或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大规模、高规格的活动,能不管制就不管制,能不限行就不限行。因为北京作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今后的大型活动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把交通管制、交通限行作为大型活动交通保障的一种固定模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就会经常给社会群众带来不便,招致社会群众强烈不满。这是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精心组织,也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套措施。对于各种大型活动,无论是多大规模的活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还是少数人参加。因此,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应以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或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为原则。北京是首都,大型活动多,这项原则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型活动多,就意味着对社会交通影响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常的。经常对社会交通发生影响,群众就会感到不便,对群众的影响就会很大。群众如果经常为此付出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就会对此产生不满,影响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般的交通管理问题,而是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在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工作中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强烈意识,既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由于大型活动并不总是在同一个场所举行,也不是每天都有,因此不可能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也没必要按大型活动要求修建规模巨大的停车场。如果这样做了,停车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会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土地资源奇缺的大城市,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然而,如果没有停车场,一旦举行大型活动时,停车问题又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根据国际上一些通行做法和这次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大型活动可以不设公共停车场,不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这个经验可以沿用到北京的其他各个大型活动中。如果不提供停车服务,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残疾人如何解决交通问题,二是从外地来京或是从郊区乘坐公交确有不便者的交通问题如何解决。一般来说,残疾人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不会太多,对他们可给予一定照顾,凭残疾人证件为他们提供车位。如果车位仍然紧张的,可以只为肢体残疾人提供这种服务。对于外地来京或远郊区进城的,可以在四环外城周围的不同方向设置若干大型停车场,把外地来京和远郊进城的活动参与者用公交专线的方式摆渡到活动场所。
今后,对于在北京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应把不设公共停车场作为一个惯例。本市四环以内的活动参与者不开车,不坐小汽车,直接乘坐公交车前往。远郊区和外地来京参加活动的,把车停在四环以外或三环以外的远端停车场,由摆渡车运送到目的地。专线摆渡车要把客人直接送到入口处,让客人以最高的交通效率、最短的行走距离进入活动现场。对全市每个可能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如展览馆、体育馆、大型公园,都编制一个公交摆渡方案,实行远程摆渡,以解决大型活动导致的局部交通拥堵。活动场所不设停车场,但是在适当距离内,利用现有的停车场,或临时征用可利用的广场类场所,安排活动参与者停车。主办单位可临时开辟公交专线免费摆渡,把活动参与人员运送到活动场所。这样,大型活动场所就不会因活动本身出现交通拥堵。摆渡停车场的设置情况可印于入场券、活动请柬,也可采取在媒体上发布等多种宣传形式让活动参与者都能够及时了解,并积极配合。特别是在采取这种办法的初期,要宣传到位。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养成习惯,逐步适应。
不设公共停车场、不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的大型活动交通模式,要求必须有强大和完善的公共交通来支撑。这种支撑,包括常态的公共交通服务,也包括必要的临时公交专线服务。这一公交系统不仅要四通八达,以满足各个方向人员的需求,还要有足够的运力,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一交通服务,同时还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保证直到把最后一名乘客送达目的地。没有这样的公交系统支撑,大型活动不设停车场、不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就只能招致更大的不便,更多的不满,有违初衷。
在北京举办的一些大型会议,要尽量把住宿、会场安排在同一场所,避免住宿在一地,会场又在另一地,从而增加交通出行。住宿与会场安排在同一区域,就避免了因会议车辆给社会交通带来的压力。在北京,这样的场所不少,而且具有相当的容量。多数会议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有些会议安排领导讲话或领导会见,有时为节省领导时间,要安排与会人员前往领导办公所在地举行。看起来是节省了领导的时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