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作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符合周礼〕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出他们〔违背周礼〕的缺点,〔如果我也有,〕自己就改掉。”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注释】
①桓魋(tuí颓):宋国的司马(古代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孔子曾攻击桓魋违反周礼。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后,带兵找孔子算帐。当时孔子正在大树底下同弟子们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掉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吓得慌忙逃跑。这句话就是孔子在逃跑途中说的。【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治天下的圣德和使命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丝毫没有隐瞒。我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7?25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注释】
①文:见1?6注⑤。②行:按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进行修养。③忠:见1?4注③。④信:见1?4注④。【译文】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就是:文、行、忠、信。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①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②者,斯可矣。亡③而为有,虛而为盈,约④而为泰⑤,难乎有恒矣。”【注释】
①斯:就。②恒:指恒心。③亡:同“无”。④约:穷困。⑤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虛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7?27子钓而不纲①,弋②不射宿③。【注释】
①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②弋(yì益):用带绳的箭射鸟。③宿:指归巢歇宿的鸟。【译文】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钧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①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②之,知之次③也。”【注释】
①作:创作,创造。②识(zhì志):记住。③次:次一等的。【译文】
孔子说:“可能有什么都不懂而在那里凭空创造的人,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在知识上〔比起生而知之的人来〕是仅次一等的。”
7?29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注释】
①互乡:地名。在什么地方现已无可考证。②与:赞许,肯定。【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和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一个小孩却受到孔子接见,弟子们都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向周礼前进,不是肯定他从周礼后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把自己身上的脏东西去掉以求进步,我是肯定他去掉身上的脏东西,并不是包庇他以往的行为。”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①仁至矣。”【注释】
①斯:就。【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达到了。”
7?31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③巫马期④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⑤,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⑥。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注释】
①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详。一说齐大夫,姓陈名司败。②昭公:鲁国的君主,名裯(chóu稠),公元前541—510年在位。③揖(yī依):拱手行礼。④巫马期(公元前521—?):孔子的门徒,姓巫马,名施,字子期,鲁国人。⑤党:这里是偏袒、包庇的意思。⑥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春秋时代,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是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
的姓,吴孟子姓姬,应称吴姬。但按礼的规定,吴、鲁国君同姓,不能通婚,为了隐瞒真相,所以不叫吴姬而叫吴孟子。【译文】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过,君子不包庇别人,难道君子也包庇别人吗?鲁君娶了一个同姓的吴国的女子做夫人,称她吴孟子〔而不称吴姬〕。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将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假如有过错,人家一定知道。”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①之,而后和②之。【注释】
①反:反复,再一次。②和(hè贺):跟随着唱。【译文】
孔子跟别人一齐唱歌,如果发现他唱得好,就一定让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才跟着和一遍。
7?33子曰:“文,莫①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注释】
①莫:大约,大概。【译文】
孔子说:“就〔有关礼、乐、《诗》、《书》的〕文化知识来说,我大概和别人差不多。至于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①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②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注释】
①抑:转折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②云尔:这样说。【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面〕努力而从不感到厌烦,〔拿周礼来〕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倒是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7?35子疾病①,子路请祷②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③曰:‘祷尔于上下神祇④。’”子曰:“丘之祷久矣。”【注释】
①疾病:疾,病。病,形容词,形容病情严重。②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③诔(lěi垒):哀悼死者的悼文叫“诔”,向鬼神祈福的祷文也叫“诔”。下文“祷尔于上下神祇”是子路从当时流传的祷文中引用的。④神祇(qí奇):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