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只有钟磐声清晰入耳。
【解说】
常建,生卒不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由于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便以游山玩水度日。他的诗多为五言,并以田园、山林为主要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诗的风格清幽淡。著有《常建集》。
这是作者游破山寺后禅院的题壁诗。首联写入
古寺时间和初步印象,但这不是作者要写的重点;颔联和末
后两联都是写禅房的幽深,这才是这首诗的重点。全诗意在
突出"幽静"二字。诗的风格清新,意境幽邃。颔联被认为
是佳句。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③涕泗流。
【注释】
①题解: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县的西门,唐初修建,
下瞰洞庭,为游览胜地。
②坼(chè):裂开、分开叫坼。
③轩:窗子。
【解说】
此诗亦子美失官后,漂泊湘鄂间而作。首联以"昔闻"、
“今上"表生平所未至之处,平淡地点明题目。颔联承上字
写所见:浩浩荡荡,渺无际涯。八百里洞庭将古时吴楚二境
分开,一片波光云影,接地拍天都是水乡,天地象浮在其中
一般。颈联仍承上字写所想。念天地之悠悠,感一生之孓
然,虽有亲朋,却无音信;兼以老病,只同孤舟作伴,此情
此景能不怆然!末联又写所见,展望家园。何况中原的战乱
尚未停,欲归不得,不归不能,对此美景更增加飘零之感,
“目渺渺愁予",这位伟大的诗人也只得引领长望而老泪纵
横了!昔人对此诗结构的评价:“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
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
如李贺之流也。然后世学者当先学其工,精神骨气皆在于
此"(《诗眼》)。
昔人对此诗全篇的评价:“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
十字耳。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
者乎!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
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唐子西语录》)。
昔人对此诗颔联的评价:“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
客题之者众矣,如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四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