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今天的俗语说:“狐疑,虎卜。”就是这个含义。
《左传》说:“齐侯痎,遂痁。”《说文》说:“痎是两天发作一
次的疟疾。痁是有热度的疟疾。”按:齐侯的病,本来是两天发一
次,较原来逐渐加重,所以成了诸侯忧虑的事。现在北方仍然叫
做痎疟,发音为“皆”。而世间的传本大多把“痎”写作“疥”,杜
预也没有作解释,徐仙民注音作“介”,浅薄的学者依照这个说法
为之疏通说:“患了疥疮,使人产生畏寒的症状,就转变成了疟疾。”
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疥癣这种小毛病,有什么值得说的,难
道会有生疥疮而转变成疟疾的吗?
《尚书》说:“惟影响。”《周礼》说:“土圭测影,影朝影夕。”
《孟子》说:“图影失形。”《庄子》说:“罔两问影。”像这些
“影”字,都应当作“光景”的“景”。凡是阴景,都是因为有光
才产生的,所以就叫做景。《淮南子》称为景柱,《广雅》说:“晷
柱挂景。”都是这样的。到了晋代葛洪的《字苑》中,才开始在旁
边加“彡”,注音为於景反。而世上的人就把《尚书》、《周礼》、
《庄子》、《孟子》中的“景”字改从葛洪《字苑》中的“影”字,
这是十分错误的。
姜太公的《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
语》说:“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说:“为鱼丽之陈。”俗本
多写作“阜”字旁加车乘的“车”字。按:以上几个陈队,都写
作陈国、郑国的“陈”。行陈的含义,是从“陈列”这个词中取用
过来的,这在六书中就是假借,《苍颉篇》、《尔雅》以及近世的字
书,都没有写成别的字;只有王羲之的《小学章》中,唯独是
“阜”旁加“车”字,即使俗体流行,也不应该追改《六韬》、《论
语》、《左传》中的“陈”字作“阵”字。
《诗经》说:“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毛诗传》解释说:“灌
木。就是丛木。”这是《尔雅》上面的解释文字,所以李巡的注释
就是:“树木丛生叫灌。”《尔雅》的末章又说:“树木族生就是灌。”
“族”也是丛聚的意思。所以江南地区《诗经》古本中“灌”字都
写作丛聚的“丛”字,而古丛字像“宀取”字,近代的学者就将它
改成了“宀取”字,并解释说:“就是树木中最高大的。”按:各家
研究《尔雅》和解释《诗经》的都没有这样说过,只有周续之的
《毛诗注》,对这个字的注音是徂会反,刘昌宗《诗注》对这个字
的注音是在公反,又注为祖会反:都是牵强附会的,违背了《尔
雅》的解释。
“也”是语尾及语助词,文籍中都能见到它的。河北的经、传,
全都删减了这个字,这中间有的也字是不能没有的,至于像“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