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拿着美国人的借条,人均收入一千多美金,当着债主,却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
为了信息更全面,我和好多人聊起这个话题,当然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汽油,现在比以前更便宜,以前曾有一段时间攀升到近5美元一加伦,现在(2009年6月)是美元一加仑。
有些名牌打折50%(当然,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时打折,以前像这些大店在一定时候,比如圣诞节过后,也打折)。 。。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6)
中央电视台驻联合国记者王同业和夫人李谨,我在文章当中提到过他们住的公寓,在曼哈顿34街,对面就是直升机起降的地方。
我问李谨,金融危机下,直升飞机如何?还照样飞吗?
她说本来企盼着,这时候经济不景气,直升飞机就全不飞,或者少飞,减少噪音,没想到,不仅没有停飞,而且连少都没少。
李谨说她也没感到经济危机对美国的老百姓生活有多大影响,满街上还有很多人在大吃大喝大玩。
律师的保鲜浪漫
我在纽约有一位美国律师朋友,夫人是医院护士。他在国殇节带着夫人孩子出游。他们以往出游,都是先在南方美丽的小岛,如巴哈马,迈阿密等地,先订好五星级海边观景酒店,全家人坐飞机去。然后,住在岛上,租车出游。但这次出游,不像以前那样奢华,而是他和夫人换着开自己的吉普车,到费城看花展,住在一般的酒店,还去费城的中国城玩,正好碰上华人举办的亚裔传统月活动,看了中国文艺表演,还有中国功夫,全家人乐翻了天。
以前,在假日或周末,他会和夫人去曼哈顿时代广场的万豪大饭店(Marriott Hotel)48层的旋转餐厅吃烛光晚餐,边欣赏纽约美丽的景色,边追寻当年恋爱的感觉;或在洛克菲勒中心顶层的彩虹厅浪漫一把,让夫妻关系保鲜。当然那些地方除了浪漫,收费不便宜,一次下来几百美元是常事。今年这段时间没去,彩虹厅已经停业。看来,这肯定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过,两人浪漫的情调并不因金融危机而改变,只是浪漫的环境变了,他们如今选择几十元消费的餐厅。
金融危机的确降低了一些美国人的生活档次,减少了一些豪华消费,这是有目共睹的,如乘私人飞机出游少了,顶级餐厅消费少了,但美国人绝对不会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只是降低了一些标准,并停止了一些奢华的享受和潇洒。
有车有房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是有车有房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生活标准,住房里,最基本的有暖气、淋浴、洗手间,中国人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美国人骑自行车是锻炼身体。美国人失业,并不是说找不到工作,而只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自己不想去做不喜欢的工作。
美国有政府会补助失业者,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免费,生病住院都有国家的住院保险,有国家发的粮食券,有教会和一些专门机构送的衣服和面包。看看美国人的收入,最低生活标准(760美元月,美国如果低于这个数,国家会发放补助)。毕竟美国是高福利的国家,金融危机并没让美国政府减少给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一位无家可归的人住在收容所,抱怨浴室要6个人共享,让她忍无可忍。在美国,要饭的人开着车来讨钱,身家亿万的纽约市长彭博则每天搭乘地铁上下班,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便宜的物价,让你吃喝不愁
再来看看美国的物价:在华人超市,活螃蟹海鲜,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从美元到美元,根据季节质量而变。猪肉,猪排骨美元一磅。泰国米50磅装的,18美元左右一袋。大白菜,每磅美元。西红柿1美元1磅。葡萄元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5个橙子1美元。
一家三口,在生活上,如果在家里自己做饭,每个月差不多300美元就够了。
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用美元和人民币来比,用乘七之后的数来对比物价,因为我们在这里挣钱,在这里消费,1美元和1元人民币实际上是一样的意义。
再说买衣服、包包、鞋之类:一双意大利皮鞋,50至100美元左右,一双耐克和阿迪达斯平均60美元左右,Couch包60美元也可以买到,笔记本电脑600美元就可以买到,手机如果你定制服务就免费送机(有点类似于国内的预存话费送手机),你可以一月只付或者美元,白天和平常打600分钟,其他时间,如晚上9点至凌晨7点以及双休日全天,都是免费。
所以,除去正常的开支外,美国人有足够的余款去旅游。
你说,美国人有什么理由过得不好呢?即使是在金融危机下。因为华尔街那帮人,毕竟占少数,更何况,他们早年,是每年几千万、几百万、几十万的收入,现在“下街”了,又如何呢?他们早就赚够了。有一则报道说,华尔街的某位副总裁,在金融危机中失业后,当起了导游,带领游客游览华尔街。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不过,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
美国人寅吃卯粮,日子过得潇洒,而中国人却习惯紧握着手上的债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们这些生活在金融危机主战场的华人华侨,在此要问一问关心我们的祖国亲爱的同胞:前面故事中两个老太太,你更像哪一个呢?更喜欢做哪一个呢?
其实我想,现在的人,两个都不像,更像在她们中间。
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对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媒体曾形容说,“只要太阳一升起,消费者就开始购物”。蓝蓝说有些人10年不去买衣服都有足够的衣服穿,他们看见喜欢的就买,管他穿不穿,最后送到教堂,再送给低收入家庭。
现在不一样了,美国人在用钱的时候,会想一想,该不该花?出去旅游,是不是去比较近的地方,住实惠的酒店?是不是要顿顿都在外边吃,还是叫外卖,还是自己在家做饭?租房时是租这间便宜点的,还是租那间豪华但贵一点的?
有人还搬出了租的贵的房子,住进价格更合适的房子。
在公司上班,想想自己还有工作,现在加班没有怨言,出租车司机说,以前人们不管多近都扬手招的士,现在有人即使大包小包拿着,也去坐公车。
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不要花钱去请人做,如粉刷墙,给汽车换机油,一些针线活等。
美国的一些杂志和报刊有小文章,教大家如何省钱,又不影响生活质量。
美国人“居危思安”,乐观开朗;现在没有失业的人也开始“居安思危”,计划未来。
美国人去银行存钱,计划花钱,买东西讲价,更准确地说:金融危机让美国人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减少了挥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