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历史 袁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袁巡抚答曰,没有。

没去救?那您是怎么获得的“宁锦大捷”啊?

袁巡抚苦笑着叹了口气,又拿出了那份奏章,圈了几行字,我等草根看罢,顿时敬仰万分,不过敬仰的不是袁大人,而是天启帝。

当时,袁巡抚眼见锦州无望了,便以非常委婉的方式告诉天启,要他老人家有个思想准备,曰:

“但此盛暑夷兵未必能久留,臣已令舟师绕后,复令西虏声援,如其退去,则邀皇上之灵。”'7'

袁巡抚的意思是,没准天气太热,后金热熬不住,也可能回去凉快了。另外,搞不好我派去的水师和蒙古人也能吓跑皇太极。不过,这些事情希望都不大,要真有,那大概算是您皇威显灵吧……而潜台词是,皇威?显灵?您就作梦吧,这锦州啊,算是彻底完蛋了。

可没过几天,后金军真撤退了,《满文老档》上记载曰:

“初四日,攻锦城南隅。本欲卯刻进兵,辰刻攻城。因城壕深涧,时值酷暑,战则难以聚拔。乃于巳刻退兵。”

咦,真撤退了,估计袁巡抚当即回望帝都,喃喃的说,皇威……真的显灵了,没想到今上(天启帝)还真够灵光的……其实,那不过是运气而已,就因为后金怕热,所以回去凉快了,于是锦州解围,史称“宁锦大捷”。

当然,后金倒不单单只是因为气温高就撤了,关键在于天气热得他们穿不住甲胄了,后金的甲胄是棉甲,冬天穿上去连棉袄都省了,可盛夏一穿就要命了,盛夏时节披一件厚厚的棉袄去练一套跑步、攀岩、击剑、徒手搏斗、射箭五项全能,那肯定是要中暑的,脱了吧又没了防弹衣,城墙上火器一轮招呼,估计不死也得重伤,所以战斗力锐减,于是就撤了,没他袁巡抚什么事儿。

--------------------------------

'1'【《阎崇年著《袁崇焕传》》

'2'【当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儿》六】

'3'【《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

'4'【《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

'5'【《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甲申辽东巡抚袁崇焕题: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宁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

'6'【《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

'7'【《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

第九章  古战版马奇诺防线

袁巡抚关于锦州战守的那番感言和解释,实在有些让人窝火,因为偌大的辽东镇,连绵几百里的防线,十几万人马,可一打起仗来,却连个就地自保、相互应援都困难,朝廷每年贴五六百万两银子进去,就换来个随时都得去救援的效果,也算倒霉到家了,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则是孙老师的“主兵屯田”。

一旦实行“主兵屯田”,那就得人随地走,屯田嘛,耕地、犁地、收割、晾晒的,什么都要图个就近,所以驻防的城池、台、堡都比较分散,跟客兵大不一样,客兵可以驻扎在一起,不会因为屯田而分散,因此客兵宜驻一道边墙,而主兵则多分散于一大票台堡、要塞。

整个辽东镇实行“主兵屯田”以后,在关外的兵力,虽说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但都比较分散,山海关、前屯、宁远、锦州等等,这么一分,好比扎成了几节香肠,每一节都比较小,而皇太极一次来个几万人,比每一节都强,所以来去自如,谁也不怕。

此外,诸如前屯、宁远、锦州这些驻扎了两三万多人的要塞,即便是出击,那也不敢全出去,因为还要守城,所以机动力量少之又少,满桂由前屯驰援锦州,能带一万多人到宁远,那已经很够意思了,可惜若再去锦州,那还是寡不敌众。

说到底,孙大人“主兵屯田”的结果,是必然导致兵力过于分散,因此敌人来了只能干瞪眼,所以这“关宁锦防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将整个辽东镇的军力,自行分割开来,摆成一串糖葫芦,不仅形成不了有规模的出击,而且还方便敌军一个个的分割消灭。另外,主兵被分散成这样,要想大举进攻也是不可能的,想让拖家带口的主兵,走出城堡去大举出击,远征后金老巢并不现实,所以运用“主兵屯田”是解决不了辽东的问题。

相比之下,王同学的部署就有霸气得多,八里铺一道边墙,让山海关成为雄关天险,所有士兵都堆在这里,出之能战,守之能固,还不用费银子去大修“四十七城堡”(外带数百座台),将来有条件了,猛然增添大量客兵,大举进攻之时除少许守关外,其他的全都能带出去打,也不用牵挂什么坛坛罐罐的,可孙老师呢,就算真有十四万主兵,但四十七城堡、数百座台这么一分,还能剩下多少?

综上所述,孙阁老的“关宁锦防线”在辽东银子是花海了去,可换来的却是出击成不了规模,全线自行分割等包围,而一处被围连应援都不能够,空有十万之众,敌军一来还要别镇驰援,别说大举进攻,就连自保都难……守辽四年,耗资几千万,却混到这步田地,也算他孙老师干砸锅这一行特有本事了。

要说“关宁锦防线”都成这副惨相了,估计也该是到底了吧?说实话,我等草根也希望这是底了,毕竟人家老孙头扛着锄头干了四年屯田,一把年纪的,也不容易,但很可惜的是,必须遗憾的告诉大家,这非但还不是底,而且底下那一层还更惨不忍睹。

前文曾提到过孙老师、袁县令守辽方略中,战略、战术两个层面有问题。从战略上看,其巨额消耗达到了祸国殃民的效果;从战术上讲,其主兵屯田、四十七城堡所摆出的,是一副等着被分割消灭的布局。其实,无论是谁若在战略、战术两个层面都废了,那也该算是废柴到家了吧,换了别人或许也差不多了,可是对于孙老师、袁县令二人来讲那还没有,因为差了一个位面,曰:战役。

但凡一条防线,设立之初都有个战役目标,孙老师当初提出要修“关宁锦防线”的时候,提出的战役目标就是保卫神京,以下是孙老师的自叙:

“故随辽人之便,安插于两卫三所二十七堡间,以土屯土。曰以辽人守辽土养辽人,使关外之备稍足,则关内之防稍减。况守在关以内则备浅薄,守在宁远则山海已在重关,神京遂在千里之外,今天下亦尝计及此乎。”'1'

孙阁老向朝廷保证“神京遂在千里之外”,此外还有“天设重关;以护神京”的豪言,正常的,不神经的,都能懂什么意思,这千里之外的又还设有重关,那神京自然是安稳了。可不曾想到的是,后来皇太极一路打到神京之时,辽东镇的主力还尚在千里之外,原因是人家压根就没走这条线,而另选了一条道。因此,若以“保卫神京”的战役目标来评判,那“关宁锦防线”是完全不及格的。

刚才,当年明月激情演绎时,曾曰:

“历史告诉我们,再坚固的防线,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历史还告诉我们,凡是总有例外,比如这条防线。

事实上,直到明朝灭亡,它也未被突破。”

看到这里,我等草根不得不提醒一下当年明月,历史上还有一种防线,虽未被攻破,但跟废物一样,因为被绕过而成为笑柄的,这就是著名的“马奇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囤积重兵,耗资巨万,历时数年,苦心经营德法边境上的马奇诺防线,结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