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加个‘小’字。另外就是我查了当时的一本工作笔记,那个‘革命行动同志’姓田。他的工作单位不是第三炼钢厂,是第一炼钢厂。”
“这些非常重要。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您,向教授。”
“明天我再给老伙计们打几个电话,问问梅老师儿子的事。有眉目了我会通知你的。”
挂断电话之后,陈超陷入了沉思,仿佛忘了自己还在翁主任家中,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真是太谢谢您了,翁主任。”
“哪里哪里。您能大驾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翁主任边说边送陈超走出门外,“明天一早我就去查,我知道这事儿挺大的。这会儿天挺凉了,您可以到路边打一辆出租车。”
二十五
翁主任说得没错,此刻外面的确很冷。
走在路上,陈超看了一眼手表。已快九点半了。
衡山路上有很多饭店和夜总会,霓虹闪烁,仿佛一条美丽的光带。前不久他还和白云一起来过这条街上的一家怀旧酒吧。
今晚她会在哪儿呢?
陈超试着不去想这些。此刻的他也并不急于回家,便边走边在脑中整理着今日的探访所得。在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之前,他需要将那些琐碎的线索串起来复习一下。与灵光乍现不同,梳理线索是个艰苦的过程。
走着走着,那家老洋房饭店映入了他的视线。每到夜晚,那里都会聚集很多宾客。人们仿佛能从那里寻回上海当年那“不夜城”的感觉。
陈超走进饭店,坐在门廊里等待侍者引他入座。这里生意着实不错,就餐都需要排队等待。
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有一张上面是一座新建成的洋房,一位中年男人和几个外国人笑着站在门前。这张照片拍摄于三十年代,照片下面是一行小字:明正章先生,原房主。陈超并未在这些照片中找到梅老师。这是可以理解的。如今提及那些回忆不是什么好主意,没人愿意回忆那段历史。
看来店主着实花了一番工夫修复这座洋房。屋里放着精心雕琢的橡木家具,大厅中央摆着三角钢琴,墙上挂着名家油画,各色鲜花插在晶莹剔透的玻璃花瓶里……更不用说餐桌上那些闪闪发亮的银器了。这一切营造出一种极具旧时代感觉的用餐氛围。九十年代的宾客置身其中,几乎都会认为自己来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可这两个时代之间的时期呢?历史不像餐桌上的污迹,用抹布就可以简单擦掉。这时一位漂亮的女侍者引领陈超来到一张靠近落地窗的餐桌前。
他向女侍者打听这座洋房变饭店的事。
“我们总经理花了一大笔钱打发走了原来十几家住户,然后重新返修了整座房子。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女侍者抱歉地一笑。
陈超翻开那厚得像本词典的菜单,看到最后两页上写着“老洋房特色菜:鲜猴脑”,估计跟度假村那种吃法差不多吧。还有一道菜叫“三吱儿”——活吃小白鼠。陈超不敢想,如果当年梅老师穿着精美的旗袍手上却端着这样的菜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女侍者站在桌边,满脸堆笑。
“能只点一杯咖啡吗?”陈超问道。
“对不起,咖啡只有饭后才能点。我们这里的最低消费是二百元。再说,您不觉得这么晚了喝咖啡不合适吗?”女侍者说道。
她说得没错。前阵子那个可怕的早晨之后,他的确应该少喝点咖啡了。
“那就来壶茶吧。然后上几道便宜实惠的凉菜——我看看,来个糟猪舌、糯米莲藕、卤鹅掌,再来个小葱拌豆腐吧。不忙上菜,先给我把茶端来吧。”
“好,茶在这儿,您慢用。”女侍者瞟了他一眼,转身走开了。
陈超意识到自己在这里只能算是个“穷光蛋”,因为他点的都是些廉价菜。他甚至能看得到女侍者那眼神里的鄙夷。
按照孔姨的说话,她丈夫,也就是摄影师孔建军,正是因为拍摄了那张照片才惹上了麻烦。梅老师大概也是如此。她在照片里穿的那身旗袍与连环杀人案中那些受害者所穿的几近一致。据向教授所说,对梅老师的死大概负有责任的那个“革命行动同志”应该就是老田,而老田的女儿田陌又是本案第一个被杀的受害者。按照翁主任的说法,梅老师的死有着诸多疑点,其中牵涉到一个男子。
此刻,陈超至少已经可以在当年照片中身穿旗袍的梅老师和本案那些身穿旗袍的受害者之间建立联系了。正如他之前和于光明谈论案情时提及的,第一个死者田陌才是凶手真正的目标,而其余受害者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遭到毒手的。凶手可能是与梅老师有关联的某人,了解她的死亡真相,知道她的死与老田之间的关系。
有些问题貌似可以解释清楚了,比如说为什么梅老师去世这么多年之后田陌才被杀害。相比致命一击,凶手也许更愿意看着老田这么多年一直遭罪。
所以说,很有必要见见那位叫范德宗的老片警。他也许是唯一一个了解梅老师死亡真相,以及她的死与老田之间关系的人。
只有搞清楚这些,陈超才能继续调查下去。
这时女侍者开始上菜了。
“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还有特供菜品哦,您要不要尝尝看?”
“冬至特供?不了,谢谢。”
看着眼前这红红绿绿的美味,陈超却毫无胃口。他囫囵吞了一口小葱拌豆腐,然后掏出了笔记本。
这么晚了,给于光明家里打电话不太合适。于是他拨通了于光明的手机,却没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