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样是夏知秋打算进行生物物质克隆培育转化的,这些也是夏知秋基于自己有限的海洋生物知识挑选出来的。
他挑选这些化石进行克隆培育转化,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挑选出来的这些化石在现今还是有活体存在的。
这样哪怕是夏知秋将这些化石转化为资源点,产出的活体回头出现在现实世界上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不至于暴露夏知秋的秘密。
第二个原则,就是这些海洋生物还是存在一定的稀缺性,这样夏知秋培育出来的活体,虽然不一定都能进行买卖和交易,但至少后面真的将博物馆建立起来,也可以放到博物馆里进行展览。
他按照这几片资源点的地理位置,找到了对应的化石,并且将这几种化石单独挑拣了出来,放到了合适的培育点。
###「鹦鹉螺化石」
「鹦鹉螺化石,距今4亿年存活鹦鹉螺演化,鹦鹉螺是古代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其演化至今的后代包括现代的章鱼和乌贼,资源储备量73(无法恢复),出产:鹦鹉螺化石。产区等级:三级」
「生物物质克隆培育……」
夏知秋对鹦鹉螺的了解,来自于之前看过的一个电视科普节目,其中有一段视频专门介绍了这种体型巨大的螺类生物。
这种螺类生物的形态特征十分明显,它们的外壳通常呈现为光滑的螺旋状,这种螺旋状结构在数学上被称为“等角螺线”,是一种自然界中较为罕见的规则图案。
古代的鹦鹉螺生活在古生代奥陶纪,当时鹦鹉螺非常繁盛,在海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鹦鹉螺,它们中的一些体型巨大,可以达到2。5米以上。
这些古老的海洋生物以其独特的螺旋形外壳著称,这种外壳在化石记录中得以保存。
而现今的鹦鹉螺在演化过程中变化不大,它们的现代近亲仍然保留着许多古代祖先的特征,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活化石”。
现代的鹦鹉螺生活在深海中,通常栖息在深海底层,主要以蟹类、虾类和海胆等为食。
正因为稀缺性和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中国,鹦鹉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所以,如果能将这种海底活化石培育出来,回头作为活体在海洋博物馆中展览,一定是极为吸引人的。
……
###「幽灵蛸化石」
「幽灵蛸化石,距今2亿年存活幽灵蛸演化,幽灵蛸的身体呈球形,有八条触臂,每条触臂上都布满了感觉器官,使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的环境,资源储备量23(无法恢复),出产:幽灵蛸化石。产区等级:二级」
「生物物质克隆培育……」
夏知秋对幽灵蛸的了解,则完全是来自这阵子临阵磨枪对津市国家海洋博物馆里展品的了解了。
按他从海博了解到的信息,幽灵蛸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奇特生物,也被称为吸血鬼乌贼,被誉为海洋中的“活化石”,这种生物首次在1903年由德国海洋生物学家CarlChun发现。
它们的身体呈球形,有八条触臂,每条触臂上都布满了感觉器官,使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的环境。
按生存水域而言,幽灵蛸通常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中深层水域,水深在600到90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