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深度的水体被称为“最小氧气带”,氧气含量极低,但幽灵蛸却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说明其有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
而在中国,在前些年,在海南岛800至1000米水深处也采集到了一个与幽灵蛸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标本,这个被命名为拟幽灵蛸。
拟幽灵蛸与幽灵蛸在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尾部的形态、下角质颚的形状、发光器的位置。
基因分析也显示它们是两个遗传距离较大的分支,证实采集到的标本是一个新物种,成为幽灵蛸目已知的第二个现存物种。
所以,在海洋博物馆的记录里,拟幽灵蛸的发现是深海生物研究的重要突破,它丰富了人类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并为研究深海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新的素材。
这也是夏知秋打算将这类化石给培育成资源点的原因,这种极其稀有的海洋生物一旦培育出来,也可以贡献给国家进行研究。
……
还有一类让夏知秋很惊喜的化石,就是「龙宫翁戎螺化石」。
###「龙宫翁戎螺化石」
「龙宫翁戎螺化石,距今5亿年存活龙宫翁戎螺演化,龙宫翁戎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腹足类软体动物,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生代寒武纪,资源储备量8(无法恢复),出产:龙宫翁戎螺化石。产区等级:二级」
「生物物质克隆培育……」
夏知秋知道龙宫翁戎螺化石,纯粹就是因为龙宫翁戎螺这种海洋生物的稀缺性。
之前在百度上搜索珍稀海洋生物时,其中就有龙宫翁戎螺这种生物。
龙宫翁戎螺化石属于翁戎螺科,是非常古老的海洋生物。
距今约五亿七千万年至四亿九千万年前,这种海螺曾经在中生代非常繁盛,但到了新生代开始渐趋绝迹。
如今世界上活体的龙宫翁戎螺极为罕见,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也就是在现在对海洋开发逐渐完善,才又陆续发现了少量活体。
从外观上看,龙宫翁戎螺的样子非常好看,也被誉为「贝类之王」。
龙宫翁戎螺的贝壳呈低圆锥形,壳质较薄,直径约10-23厘米,最大的个体可达35厘米。
其壳表通常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具有红色火焰状条纹,外观美丽,在贝类之中外观极为出彩。
这种螺的壳口大,外唇裂缝细长,约为体螺层圆周的一半,脐孔为圆形,大而深,一直贯通螺顶。
除了其极高的颜值和稀缺性,龙宫翁戎螺化石还具有极强的科研价值,历经数亿年的演变,依然保留了和祖先相同的形态,生物学家将其誉为海洋贝类中的“活化石”。
这些综合因素,也造成了龙宫翁戎螺成为在贝螺收藏界也是藏家们追逐的目标。
夏知秋之前就听说过,在中国台湾和国际市场上,一只品相好的龙宫翁戎螺曾卖出过高价。
所以,一旦能培育出真正的龙宫翁戎螺,那必定是极其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