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惠的为官之道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的新幽灵。自80年代初期以来,“赚钱、搞钱、弄钱”不仅成了正面用语,而且日益被赋予光辉形象,并已被深深揳入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成了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但这并不是个足以使当代中国人自豪的改革成果。而且,在将来,这终会变成后代中国人的羞耻,并在世界上落下笑柄。我这样说,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可能会嗤笑,这其实是人们在黑屋子中睡觉的梦魇之笑。说来是挺可悲的。

眼下,最能说明“教育产业化”恶果的,就是学费大幅上涨。9年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两字早不知飘到哪里去了。“校门口,朝南开,有才无钱莫进来”,这难道就是迎接新世纪的中国姿态吗?而学费的上涨,其实只能摧残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研究人员,我想告诉大家,人民手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钱可供剥取。不错,居民储蓄额已达到7万亿元,许多部门都盯着这点储蓄,经济学家和券商们想把它吸引到“投资领域”;房地产商们想把它吸引到近亿平方米的积压商品房中去;商业部门希望人们能用存款把3万亿元的滞销商品买回去;卫生医院部门希望它都变成昂贵的药品;现在“人民教师”又冲上来了,他们要把人民手中的钱变成学费、杂费、书本费、报刊杂志费、还有给老师的礼品费…… 有人估算,一个孩子若要学到大学毕业,教育费用大约要13万元左右,这还得了吗?我国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普通高校毕业80余万人,今后10年内若有近千万大学毕业生,仅大学生们的一生的教育费用,家长们就将拿出1。3万亿元。而中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比大学生多25倍,每人即使按10万元教育费用估算,家长们也将拿出高达25万亿元的钱。显然,这26…27万亿元教育费用,是目前7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所远远承担不起的。而10年之内的全国GDP总额也不过100万亿元左右,不可能把14强的部分都给了“教育家”们吧。所以,教育部门“产业化”的期望值显然过高。希图通过“教育产业化”而成为富豪的人们应当明白:即使把目前学校学费下降12…34,绝大部分的中国家庭还是支付不起的。因为7万亿元并不是平均分摊在13亿人民头上、每人5400元。而是80%的储户仅占有20%的钱。这就是说,80%的中国家庭将在支付教育费用时非常困难。

在亚洲,日本和四小龙都是靠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使得经济起飞的。不少国家已将教育事业看成是关乎民族未来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国曾经是一个文化古国,曾经长期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在旧社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可以得到村子里或国家的公费教育;在50…60年代,成绩好的穷孩子上大学完全没有冻馁之虞。若有才能的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中学,这是整个民族的耻辱。而“教育产业化”,不仅不能洗刷这个耻辱,还会把它深深的烙在中国的历史上!

而高学费,不仅不会给中国的“市场经济”涂上光彩,而且是一种民族自杀行为。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好书尽在。cmfu。

作品相关 暴利为何如此“暴”?(转载)

(起点更新时间:2005…3…27 23:22:00  本章字数:7649)

存在暴利行业,绝不是健康的经济

有些事情人们听惯了,见怪不怪,就忘记了去感觉它是不是奇怪。例如新年前后,报刊上很多文章写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就是件怪事。当然,是不是正好是10个行业特别暴?不一定。不同的撰稿人,会写出不同的十大暴利行业。不错,很多中国文人有“十景病”,什么事都要弄它“十”方才罢手,但读来琅琅上口,显得很带劲。不过现在不是鲁迅年代了,“十景病”倒无大碍。真正的大问题是:中国的确有许多行业是暴利行业!

有人说,暴利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得的高利。但本文中的“暴利”,我不是专指以“非法”手段获得的高利,而是指用一切不正当的方式(包括合法的手段)获得的高额利润。利润太高了,居然超过50%、甚至超过100%,我认为,无论如何,那就是一种“暴利”。

我还想说,“行业暴利”,与“企业暴利”还很不同。如果出现了行业的“暴利”,而且有10个行业以上,那就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问题大了,也许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市场经济”。所以,凡事有中国的“特色”时,都得用脑瓜子来审视一番为妙。

有的企业独自抓住了某种“畅销产品”,或者掌握了特有技术,出现了一时的高回报率,成了利润特高的企业,这没有问题。这种“暴利”企业的出现,是市场竞争中的正常现象。这样的企业能不能保持“超额利润”?主要看它是否能把“技术优势”保持下去。如果不能,那就会有一种“平均利润律”的规律发生作用,使得所有的企业达到或趋向“平均利润”。平均利润规律好不好呢?并不坏。例如在被雇工人可以“集体争议工资”、也就是以前常说的“剩余价值率”被迫降低的时候,平均利润的趋向,必然有利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经济得以平衡发展的重要杠杆。

所以说,有暴利“企业”,事情还不大。问题是出现了暴利“行业”,事情就开始糟糕了。

不少老百姓会说,“有暴利行业,咱有什么办法?市场经济,就这样呗。”那就错了。

一个存在大量暴利行业的经济,绝对是不健康的,也不是正经的市场经济。而且中国的许多暴利行业,是长时间存在,大模大样,大胆欺负消费者,“宰你没商量”,就更无理了。它惟一的好处是,能够使“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大放光芒,能使之发出几道贼亮的光。但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它有绝对的害处。

资产者的联合造成“价格垄断”

当代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前期已大不相同。那时西方被叫做“垄断资本主义”,许多行业的资本家联合起来,成立了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以保持本行业的高额利润。在美国,1882年成立了最早的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但在1890年就开始出现“反托拉斯”之类的法案、与之相对了。尽管美国常常为保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地位,有意纵容一些垄断性的大公司,但若是明显妨碍国内经济竞争的垄断出现时,还是会有所动作。显然,在西方国家,如果国内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没有“竞争”了,全都被垄断起来了,也都是些“暴利行业”了,那对于国内的消费者、及整个经济的平衡发展都是很有害的。而在我们中国,在口头上是很鼓励“市场竞争”,但在实际上,由于“国家权力”也在社会中争抢利益,由于少数富人企业家的“强势”地位,还有些其他原因,造成了不少行业的垄断行为,因而的确出现了许多暴利行业,除了房地产、汽车这些巨大的产业,特别逗的,其中竟还有眼镜行业、中小学、殡葬业……

我曾经在一家眼镜店问道:“你们的眼镜如此昂贵,一个眼镜比电视机还要贵,是谁定的价格?”柜台答道:“我们的‘价格’是市场定的。”我说:“我没说清楚。我是问,你们眼镜的价格是企业定的、还是行业定的?”她说:“是市场定的。我们是根据市场定的,我们有市场需求。”看来,市场,这两个了不起的字眼,已经溶解在许多中国人舌尖上的吐沫里,随时可以从嘴里自然地喷出来。

但究竟“市场”是什么?中国经济学家们从没有给人们一个清晰的想法。在我这个愚钝的人看来,市场,是意味着自由交易,平等、自愿,不受任何压力。而任何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或者价格垄断,都和“市场”的本来意思相违。就说北京的眼镜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吗?依我看,恰恰相反,是“垄断”的结果。市场ABC告诉人们,所谓市场竞争,首先就是“价格竞争”。而如果没有了价格竞争,那还有什么市场经济?

在整个北京,眼镜店里几乎看不到100元以下的眼镜,通常配一副眼镜要400…800元,而2000元及更昂贵的眼镜,也比比皆是。在中国,很多高贵的鼻梁上,已经可以很轻易地架起几千元高价值。苦的是那些低收入、而又需戴眼镜的同胞,他们是中国人的绝大多数。但“大多数”又有什么用?近几十年里,先富起来的只是“少数人”!这是由国家的大政策决定的。顺便说说,最近报纸上“发改委专家”透露,占人口1%的中国富人的人均年收入为24万元,那么1300万富人的总收入就是3。12万亿元,就是说GDP约14归全国1%的富人占有了。这个“透露”,我看还是大打了折扣的,如果要包括大量贪官污吏所得的,还应当高得多。这样一种“分配”状态,“总需求”与“总供给”怎么可能平衡呢?

教育“产业化”之后,许多老实巴交的劳动者,供养孩子上学已成了非常艰难的事情。这将给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以沉重打击,但是,国家高层有哪个人真正地关心、或果断地停止任何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收费?谁来真正地关心中华民族的未来了吗?文化大革命前,在国家那么穷的情况下,周恩来领导下都没有发生过“贫困生”问题,现在居然大面积出现。穷大学生的生活极其艰难,还没出学校就要欠一身债,许多人连过年都回不了家了。

再说,殡葬业的暴利更是可怕,有人认为,仅骨灰盒的利润就在2000%之高。难怪有的穷人感叹道:现在我们是“生不起、养不起、活不起、死不起”。这不由令人唏嘘喟叹:在古代,穷人可能吃不起肉、读不起书、看不起病,若是最后连口薄木棺材也得不到的话,还能够卷个席子在乱葬岗上草草下葬,而现在连这个历史的机会也没有了。没有钱?那就休想死!

“暴利”行业、或者说“超高利”行业是怎样造成的?是行业垄断造成的。如前所述,显然,如果行业内处于自由的“市场竞争”状态,那就自然会出现“价格竞争”,价格就会下降。道理很明白,如果你这家眼镜店利润500%,那我这家只要300%就可以把顾客吸引过来,竞争来,竞争去,最终大家有个10%的平均利润就不错了。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但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在社会“总需求”不足(中国工资这么低,这是必然的)的情况下,商家便联合起来了,走向“垄断资本主义”,以维护行业的利润。开始时,可能不一定想到“暴利”,但这是身不由已,垄断必然走向暴利;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了消费需求;消费量受到抑制后,最终,商家也得不到便宜了。

商家的联合,可以说是“有钱人的联盟”。在当前的中国,成立是完全合法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例如眼镜行业就有“商会”。商会和行业公会,保护资方利益,这是理所当然;同时,商会也极容易造就垄断,包括价格垄断。参加商会的商家,有义务维持全行业的利益,也就是说,有义务维护垄断价格。

这些全都是顺理成章的。

谁来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但是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来讲,单单有“富人的联盟”还是不行的。因为当资本家联合起来之后,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就会多起来,天平倒向一头,肯定会失去平衡。固然,从理论上讲,所得税的数量因而也应会上升,所以喜好花“公家的”钱的官吏们也应当能够从中得到大量好处。但是,对于全社会的“总需求”,单只有富豪和官吏们的消费,那还是远远不够的。

原因是,如果“总供给”全都是高档品,全都是奢侈品,富豪和贪官污吏消费完了,那“总供给”也差不多快搞完了,那还好说。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绝大部分厂家和商家,都指望着穷人也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买他们的产品。例如目前,大量积压的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和油烟机一类家电产品,根本不可能全指望富豪来消费掉。也就是说,“总供给”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面向大众”的,也就是指望穷人来消费的。

显然,如果穷人面积过大,不仅数量多、又穷得厉害,商品滞销就是不可免的。据报道,前年全国的消费品库存总额已达4万亿元,达到全年GDP的41%,我记得当时还有人专门论说了这个41%,并与西方国家的1%作了比较。今年2005年的报纸上说,近年来库存总额一直在上升;但又报道说,2004年达到了3万亿元。到底是多少?国家的统计到底怎么回事?怕是谁也弄不清楚。

反正事实就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大量商品库存积压,给生产和就业造成很大压力。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工资太低了!特别是大量工人的工资太低了,特别是所谓“农民工”的血汗工资,实在太低了!当然,在田间劳动的农民的收入也很低,甚至更低。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资部门的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垄断造成的。这个情况,无疑,使“总需求”出现极大的不足。

我想,轻视人民收入问题,终归是不行的。那些无视“分配不公”的中国经济学家的各色理论,无论多么花哨,最终只能造成经济总体供求失衡,使得社会无法稳定。

多年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就大声呼叫:中国最缺的就是“企业家”。但我不明白,在当前的分配状况下,“企业家”多了有什么用?况且,企业家能够无限地多下去吗?现在所谓“企业家”到底有多少呢?若算上乡镇企业,起码已有数千万人了,这还少吗?若数千万人联合起来,成立起各种商会,那他们对市场价格的控制性影响,就将会太大了。如果像眼镜、电饭锅等炊具、家具、鞋子、碗盘茶杯这样的东西,全都出现垄断价格,那么穷人能大量消费的东西就更少了。而且,走向价格垄断的行业,由于商会的存在还会进一步扩大。看来,只有过量发展的家电,还有复杂纷繁的纺织品,难以出现垄断价格,其它的生产行业都难说。无疑,目光近视的企业家们都会认为,维持行业高价,会给他们带来高额利润。不能否认,是会带来一时的高利,但绝对不可能持久。况且,企业家、资产者近视,这不奇怪,若要求他们看得更远,也不现实。这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但是,经济学家也短视,国家也短视,都盲目地以为只要企业家们有了高利润,就是发展经济,就能振兴中华,甚至还能因此走到世界经济的前面,这种“智慧”和“高瞻远瞩”,实在难以奉承。总之,价格垄断的扩大,只会引起库存积压增加,不可能有别的。而今后的库存,仍会逐年增加,这显然是在浪费“已有的生产力。”

不过,说到这,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在价格垄断中,实际上,消费者总体的利益遭到了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绝大部分,是由劳动者、特别是“以工资为生”者构成,所以,国家在照顾“少数人”富起来的同时,如果不严防“不健康的经济”对劳动大众的侵犯,那是很不对的。所谓稳定,必须是要“稳定大多数人”;如果只是少数人富起来,还要富而思进,不能小富即安,少数人是稳定了,那天下是不可能稳定的。

要稳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