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炎安帝还批准了好几个,他们的门徒递交上去的请封的奏折。
如此一封一准,一切看上去,都开始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了。
反对李众与李知行的人,基本上是以宗室以及老牌的勋贵为主的。
李知行虽然一直都是位居高位,但是他之前一直都表现的非常克制,再加上其子李泓的性格。
让这些宗室以及老牌的勋贵,都觉得李知行会一直如此温和。
但是谁曾想李知行真的掌权之后,直接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矛头更是直指了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和宗室。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发现了李众,这个李家三代,俨然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
这就让他们更加的慌了,如果接连被李家的一代三代连续的打压和剥削,他们就废了。
所以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也必须要联合起来反对李知行,反对李众,削弱李家的影响力。
原本他们一直都是吃亏的。
李知行身为当世大儒,想要说服他是没有可能的。
何况李众的身份并不一般,背后还有神将府第一的楚家支持。
同时在江湖上,站在李众这边的更是有着一大票的人马。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是一直吃亏的。
因此今天的胜利,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原因他们思来想去就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炎安帝对于李知行不断地扩大势力,也有了一些不满。
这一次就是炎安帝对李知行的一次敲打。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反李联盟的人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扩大他们影响力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就一直想办法,给他们自己人上报功勋。
炎安帝按照李知行说的,对于这些功勋全部来者不拒。
另外一方面,有人已经在民间以及江湖上,将李众的功绩都给宣扬了出去。
当然肯定不能忘了说,李众建立了如此功勋,竟然什么都没有被封赏。
这样的宣扬自然是要注意口风的。
肯定不能把口风引导向炎安帝,不能让世人觉得是炎安帝想要打压李众。
口风肯定是要引导向反李联盟的。
一开始反李联盟的人,还觉得自己连战连胜,大有收服全部失地,让他们重新掌握朝堂话语权的趋势。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这风向不对了。
尤其是民间以及江湖的风向,直接朝着他们逆风就来了。
劝学城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劝学书院那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的地方。
这一次劝学书院受了李众大恩,面对此等不公,劝学书院自然不能听之任之。
劝学书院的院首们虽然没有直接在朝堂任职,可是他们的弟子,在朝廷上下任职的太多了。
只需要因势利导一下,事态就完全不同了。
再就是民间,反对这个反李联盟的声浪开始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