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若惊龙。”
王羲之从小随他的养父王导生活,与王承、王悦一起,被誉为王氏三少。当时的太尉郗鉴派他的学生到王导家去,为自己挑选一个女婿。王导领着郗鉴的门生到东厢逐个看了王导的子弟。这个门生回去以后,向郗鉴报告说:“王氏的那些少爷都不错,但听到我去挑女婿,一个个都显得十分拘束。只有一个人在东床敞胸露腹而食,就好象没有事儿一样。”郗鉴听后,高兴地说:“这正是我想找的好女婿!”一了解,这个人原来就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人们把“东床快婿”作为成语,形容称心如意的女婿。
东食西宿
这个成语出自唐朝欧阳询等人所编撰的《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她的父母亲对她爱如掌上明珠。她家东边的邻居是一户大财主,家财万贯,可是这个财主的儿子却长得十分丑陋;她家西边的邻居是一户穷苦人家,可是这家的儿子却长得十分英俊,而且很有才学。有一天,东西两家邻居同时托人为自己的儿子向这个女子家提亲。她的父母一时难以作出决定,不知答应哪一家才好。于是,便去征求女儿的意见,说:“现在东西两家都托人来求婚,我们考虑来考虑去,一直拿不定主意,你不妨说说你自己的想法,你愿意嫁到哪一家去?”那个女子张口欲言,可是又马上缩了回去,过了好一会,一言不发。她的父母以为她害羞,难以启齿,便说道:“你既然不好意思开口,我们就采用别的办法。如果你喜欢东家就举起左手;如果你喜欢西家,就举起右手。”谁知话刚落音,那个女子却把两只手同时举起来。她的父母迷惑不解地问;“你把双手都举起来是什么意思?”她羞羞答答地说:“东家的儿子富而丑,西家的儿子贫而美,我愿意嫁到东家去吃饭,嫁到西家去住宿。”她的父母听了,真是哭笑不得。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东食西宿”这个成语,比喻某入贪得无厌,唯利是择,“有奶便是娘”,没有一点儿人格。
东道主人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内乱逃亡到郑国的时候,郑国把城门关起来不让他进去。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便约会秦国出兵,共同攻打郑国。
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的军队分别从函陵和汜南这两个地方向郑国进攻。郑文公听了大夫佚之狐的意见,派烛之武去劝说秦国退兵。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对他说:“秦、晋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必定会灭亡。如果灭掉郑国对你们有好处,我也就没有话可说了。现在你要越过晋国到郑国来占领一块土地作为自己的国土,你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有什么必要灭亡郑国而增加晋国的力量?晋国的力量强大了,相对而言秦国就弱了。如果你们从郑国撤兵,让郑国作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原文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那么,郑国也可以供应秦国人旅行往来中所缺乏的东西,对你们也是毫无害处呀!晋国不讲信用,贪得无厌,这你也是知道的,如果他们灭了郑国,接着就会向西边扩张而侵犯秦国的利益。这种对秦国有害而对晋国有利的事情,希望您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值得去做。”
秦穆公听了这番话,便与郑国订立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带着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守卫,自己带领大军回到秦国。晋国见秦国撤军,并和郑国建立联盟,不得不撤兵。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便把“东”称为“主方”,“西”称为客方,并把出钱请客的人称为“东道主人”或“东道主”、“东道”。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华佗,字元化,又名华勇,是我国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医术高超,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齐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都是头疼发热,自我感觉也相同。华佗看了看两个病人,说,“倪寻要用泻药,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两个人听了非常奇怪,便问:我们两人的病情都是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内部伤食而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表面上病情差不多,治疗的办法却不一样。”随即给倪,李二人下了不同的药,他们服药的第二天,病都好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把华佗的治病之法称为“对症下药”或“对症发药”。并且将这句话作为成语,用来比喻针对客观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妥善地处理问题。
独步天下
“独步天下”,意思是天下独一无二,出自《后汉书·戴良传》)。
东汉初年,有个“才既高达,而论议尚奇,多骇流俗”的知识分子,他的名字叫戴良。一天,他的同乡谢季孝问他说。“子自视天下孰可为比?”意思是:您自己认为天下谁可以和您相比呢?戴良毫不隐
讳地答道:“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就是说,我象生长在东方鲁国的孔子、出生于西方羌地的大禹,天下独一无二,那一个能同我相匹敌?戴良的这种狂妄自大,也确是够可以的了。
戴良虽然自命不凡,但一生优游不仕。州郡官府曾要他出来做官,他却带领妻女躲入江夏山中(在今湖北省内)不出来,最后老死山中。
待价而沽
“待价而沽”由“沽之哉!我待贾(同价)者也”变化来,意思是等待高价出售。出自《论语·子罕》篇。
孔子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曾多次出游列国,但都没有受到人家重用。为此,他曾感慨过,甚至发过牢骚。可他并不灰心,总还是抱着希望。这一点,孔子的学生们是心里有数的。所以有一天,子贡以有一块美玉为例,问孔子是用柜子把它收藏起来,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它,看看老师是怎么回答。孔子听说是一块美玉,便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是:“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着有识货的人呢!”
后人以此引出“待价而沽”这条成语,比喻等待有高职位出来担任、或有人赏识时出来做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是杜甫的两句诗,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公元7年,唐朝在京都长安举行全国会考。杜甫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奸贼李林甫(右丞相)破坏,致使无一人被录取,引起全国愤慨。杜甫对此也极为不满,就给左丞相韦济写了这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展示自己的抱负,以期得到推荐。诗里有这样四句:“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两句是说他还在少年的时候(杜甫写此诗时年三十五),在乡试中就考的很好,被推举上京。后两句是说我读书是非常刻苦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由于读了上万卷的书,所以写诗作文时,感到得心应手,泉思喷涌,左右逢源,象有神仙相助似的。
由于这后两句诗写的好,常为后人引用,就成为成语,用以激励人们博览群书,精心研讨,以写出好作品。
断鹤续凫
《庄子·骈拇》篇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