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新中华再起免费阅读 > 第41部分(第1页)

第41部分(第1页)

算,让我一下子向兄长解释清楚,却是太过困难,不知道如何措辞是好。”

沈葆略觉失望,却也知道张华轩所说是实,当下只得笑道:“那便看玄著如何行事吧,等我到了江南道后,也会建议当道大佬有样学样便是。”

他一个江南道的监察御史自然不能久留在淮军幕府之中,这一点沈清楚,张华轩更是明白。沈毕竟不同那些普通的官员,或是在家赋闲的士绅,一经幕府任用,加官保举就能让幕客们欣喜异常,他是翰林外放,朝廷是要予以重任,张华轩的淮军看来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仗去打,算上保举这一块也是绝不合算,上次顺义集一战,沈葆已经被加了知府衔,如今再去上任,以他的名气与能力,几年内没准就能做到司道,留在张华轩军中,确实是有些屈才。

只是他的任用,张华轩已经在心里有了定论。这一次行军做战,他已经看出来沈葆没有军事才干,不过眼光敏锐,敢于任事,也不辞劳苦,而且行事时没有顾忌雷厉风行,又颇能接受新的泰西思想与做事方式,这样的人确实算是难得的人才,不留下他,张华轩岂不太过憨傻?

倒不是张华轩有什么搜罗历史名人的癣好,实在是这个时代文盲太多,淮军已经在一年前扫盲,可是能认得三百个字以上的人仍然是寥寥无已,繁体字难记难写,在当时是一个很耗费资产的投资,一般的农人百姓吃饱肚子就属不易,有点余钱也会让子弟去做学徒,将来出师后便能养家糊口,投资周期长,成本大,风险高,万一考不中举人进士,所有的前期准备就是打了水飘,所以愿意横心咬牙走这一条路的太少。

以淮安府来算,徐溜镇有五六万人,其中文盲占了九成以上,识字的人中,有的专门读几本周易算书之类,装神弄鬼骗钱,有人是为了做状师或是朝奉掌柜,认得几个字会记账便可,只有少数人通读之后,应试去考科举,这一类人中,做律诗,做八股还成,问他世界大势,则茫然无知,问其天文地理,则一窍不通,问其历史掌故,清季的人不知道唐太宗是谁的比比皆是…

就是这样一些人,还是当时的人才,是国家的元气,要好生做养,这些人有的有成,考中了举人进士,到北京或是地方为官,有的人成天钻研官场学问,打定主意要少做事少说话一静不如一动,讲究的是养称体居移气,熬白了头发熬白了顶子,这样的人与朽木无异,而偏是这种人,最反对国家有任何形势上的变革,也以这一类人势力最大,最为腐朽。

也有一类,确实天生聪明,之后见识广博,开始开眼看世界,魏源与林则徐,当是清朝第一批倾向于开放国门的一批汉人士大夫,而沈与李鸿章之流,却又紧随其后。

他们能够出类拔萃,确实是家学渊博,然后自己又不因循守旧,所以才在后世留有大名,张华轩一心收罗招致,确实是因为当时人才太过难得,实在是百中无一,而是万中选一的原故。

当下听得沈葆有去意之后,张华轩却是并不着急,而是嘿嘿一乐,向着沈葆笑道:“且不必急,等咱们到了淮安府后,我有事要与振岳兄商量,到了那会子,振岳兄是要到江南上任,或是与朝廷解释,就此留在淮安帮我做事,任凭振岳兄一言而决!”

(43)淮安的曙光

华轩大卖关子,沈葆却不信他能留下自己。他是身,一心报国济民,也要做一番大事业出来,跟着张华轩虽然将来成就必定不小,不过终究是附人羽翼,算不得是自己的成就,他的江南道监察御史官职虽小,将来的前景没准还不在张华轩之下,毕竟两人的家世与人脉相差太远,仅凭淮军的成就在战乱时还算是一方豪杰风云际会,一旦发匪与捻子平定,张华轩这样的商人统军大帅到时候也就算是风光到头了。

这一些沈葆当然不会明说,当下只是嘴角带笑,轻轻摇头,向着张华轩道:“玄著想留下我,这个太难,我拭目以待便是了。”

张华轩嘿嘿一乐,也不与沈葆明说,只是与他并肩而骑,向着淮安府方向直返而去。

他这一次淮北之行收获巨大,咸丰帝赏的那些御赐物品就不必提了,除了江苏按察使不变外,还加了兵部侍郎与太子少保的衔头,这些都是朝廷恩赏有功大臣的套路,再加上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以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只怕再过两三年就要位极人臣,以清代文臣武将的提升速度来说,已经算是极快,算得上是春风得意了。

不过他最得意的却不是这些,太平军兴之后,清廷的官爵荣衔极滥,记兵提督总兵满地走,加点荣衔算不得什么,倒是这一次推掉了安徽布政使的实授后,清廷地反应显然是极为满意。对张华轩也放心了许多,在他羽翼未丰之际能不引人注目,或是心存怀疑,这一点至为重要,可比得什么加衔和御赐棉袍要实际的多,令他得意非常。

进入淮安府境内后,情形却又远远比淮北强的多,这两年来淮安一府是张华轩的淮军根基,不但不曾因为军兴而受苦累。反而受了诸多照顾。

现在淮军人数接近两万人,相关的军中长夫后勤杂役也需用不少,军队采购买办自然都在当地,淮军军人与军官也尽是本地土著。淮军军饷丰厚,连带着军人的福利也惠及地方,整整一支近两万人的军队已经盘活了地方经济,使得淮安一府十几个州县呈现生机。再加上张华轩不取农人厘金,地方财政被他收到手后,种种苛捐杂赋也被免了了精光,整个两淮无不欢欣鼓舞。而在此之后,兴办纱厂,广收棉花。其余的油厂、面厂、再加上火器局的用工。用地工人自然也是两淮一带选取。在当时来说,一个普通的内地州府突然有了这么多近代军队与早期工业化的工厂。优厚的待遇使军队和工厂向着周围地州县辐射出强大的能量,把整个地区的经济都带动起来,而淮军的特有地近代军队的氛围,也在经济之外,对整个淮安的文化生态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一切地一切,当然全是张华轩的心血,当离开宿州进入淮安府后,这种改变的迹象越发明显,等到了淮军驻地与工厂云集地淮安府地近畿之后,这种远别于一潭死水般地封建社会的勃勃生机,远比半年前要来地明显的多。

工厂,军队,火器局,如同一台急速运转的蒸汽车头,马力强劲之极,把落后的淮安拖在车后,飞速前行。

一队队的淮军士兵穿着崭新的新式军服,灰色的军服穿的笔挺,军风纪扣的严严实实,打着绑腿,戴着方檐帽,背上背着军毯与行军铁锨与水壶,肩上扛着英军制式的滑膛火枪,在教官的带领下,喊着口号在兵营附近或是跑操,或是进行队列训练。

新军五千余人,全部采用的后世现代军服的设计,漂亮干净,合身合用之余,还追求了军服的漂亮与呈现男人的阳刚之气,几千新军穿在身上,显的漂亮干练,英姿勃发。一队队的淮军新兵在军营内外形成了一道道漂亮的风景,在军营内外行走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人也会笑眯眯停住手中的活计,看着那些打扮的帅气漂亮的新军将士路过时,总是忍不住交口称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