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知道设想让慕容垂主政,统管全盘是不可能了。到他生病以后,特地找来慕容暐的庶兄慕容臧,嘱咐他:“现在秦晋两国都在窥伺我们,大司马这个职务总管军事,非吴王慕容垂不可。论亲,你和慕容冲是至亲的皇兄皇弟,可你们都太年轻,缺乏历练,千万不要贪图官职把大事耽误了。”
为了慎重,慕容恪又把这事说给慕容评听,希望他抛开偏见,以国事为重,任用慕容垂。
“兄弟,老五的才略你是知道的,用他出任大司马,秦晋两方才不敢对我们下手。这话,你一定得记住。”
慕容评鼻子里哼哼几声,像是答应又像是不答应。所以,慕容恪后来是带着对慕容垂的牵挂死去的。他死去以后,慕容评到底没有依他的意见安排慕容垂,却安排慕容冲当了大司马。
这应该是慕容恪的一大遗憾。
教慕容恪遗憾的还有一事,这事出乎慕容恪本人意外。慕容恪对犯有错误的官员一般不做撤职处分,通常只是调动一下任官的部门。
这做法有点像我们今天老百姓所反感的“异地做官”现象。慕容恪当时那么作,可没想过百姓反感这层意思。他那是皇权时代,官是皇帝派往各地的管家,专替皇帝管老百姓。此地要是管不下去,只要皇家信任,让他换地方再干,老百姓无法过问。现在当然不同了,现在的官要做人民公仆。官作得不好,人民说你缺德缺才,会反感你这公仆,即使“异地做官”,总还有人说难听的话。——所以,*这东西说说好听,真正做起来当官的会很麻烦。慕容恪那时,根本不必想这些,当官只看上边的脸,很省事的。从做官的角度看,皇权制度其实优于*!
慕容恪作那种安排,也许是觉得人都有羞恶之心,官员犯错调动了,本人会感觉耻辱,这也就够了。犯错官员对皇家还是感恩戴德,甚至更愿效忠心。
他那做法当时的确起到了作用,官员们相互间有时候就提醒对方:“你是不是要宰公(指慕容恪)调动你的职位了?”他们用这样的话彼此告诫,喊醒同仁好生干活,这说明慕容恪那种安排确有魔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慕容恪没注意人虽然有羞恶之心,却更有图利之心。官员们被调职,当时也许感觉“不好意思啦”,隔几天就全忘了。官员之间的兄弟情谊永存——因为一旦当官就不会下台。每个官都需要热捧,哪一方有油水大家都能沾光,有谁想出了能占便宜的法子,不仅没人说坏话,大家还觉得他不愧天才,乐观其成,竞相仿效。渐渐地,大家的心越来越野,出现了“燕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以致“国之户口少于私家”的情境。
这可不是好事,那些王爷公爷权贵亲戚(自然还包括不一定属于这个范围的其它官员)将普通居民收归自己名下作保护对象,他们的税收不交国家交私人,由大户统一管理。国家呢,国家管理的户口比私家还少,国家还哪里有人力财力?造成这种恶劣局面的原因不能说就只有慕容恪对官员管理制度失当这一条,但这一条无疑加速了恶劣局面的形成。
慕容恪一生忠心耿耿为燕国操劳,他没料到自己的施政竟惹出那么大的篓子。
他是大燕国(前燕)最后一道霞光,死去的时候,燕国好多事都不让他如愿,只能带着永远的遗憾,黯然离世。
慕容暐哭得最多的就是他。
十四 贪婪失去制约
慕容恪死去,慕容评以太傅身份全面接掌燕国大权。
慕容评也是慕容皝出名的儿子,他不是世子,没有慕容恪的才干,他的出名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吹拍捧路线。轮到有危险的作战,比如和冉闵、涉夜干这样的人物作战,慕容评绝不会去前线。轮到庆功酒宴,他第一个到场,而且最先举杯为燕皇祝酒。深厚的吹拍捧功夫感动了燕皇,终于将他视为心腹,加以倚重。
本来,他掌权的时候,还该有个能稍稍制约他的人李绩,可李绩又被小皇帝慕容暐给憋死了。
这事情得从慕容俊生前的一次宴会说起。宴会的地点是邺城蒲池,到会的有燕国全体大臣,酒席上慕容俊伤感地说起他死去的太子慕容景先的事。
“各位,你们觉得景先太子怎么样?”
当时任职司徒官的李绩知道慕容俊非常痛惜他那个已死的儿子,自己又曾经做过那太子的近侍,就说:“臣以为景先太子孝顺聪明,谦虚好学,坚毅忠直,多才而好施,具备这八种美德,真是一位难得的贤明太子。”
慕容俊说:“您说得也许过分了些,不过,要是他在,我肯定愉快得多。可现在,我头发都急白了!”他望了望坐在旁边的慕容景茂,也就是慕容暐,接着说,“您认为景茂怎样?”
李绩说:“景茂太子也不错,也初步具备了景先太子那八种美德。只是还有两个小缺点——太爱游玩打猎,太好丝竹乐器。”
李绩说过这话,慕容俊侧身对慕容暐说:“听到了吗,李先生这话,好比苦口良药,你得好好记住。”……
李绩的话本是认真掂量了才说的,他以为这既满足了慕容俊望子成龙的心理,又不会损害慕容暐的自尊,留给了慕容暐无限的发展空间。慕容俊当面的肯定更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他没有想到这样的话竟铸成大错,教自己永世不得翻身!
慕容暐当时怎么想呢?他知道他老爸对自己不那么满意,希望听到李绩用极口称赞来抬高自己,希望说他至少不比他死去的老兄差,甚至还比老兄强。可李绩那说的什么,明明是贬低我慕容暐嘛!——记住了,李绩,这可是你在蒲池当着那么多人对我做的评价!
慕容暐的主意拿定了,他要李绩尝到恶果。
慕容俊死去,慕容恪主政,他想用李绩作相当于丞相的高官右仆射,因为慕容俊临死前,曾要求他善待李绩。慕容俊说过,“李绩很不错的,你得好好用他。”慕容恪本人也感到李绩的确不错。
可是慕容暐不同意,面对多次为此请求的叔父慕容恪,慕容暐说:“国家一切政务,都交由叔父您处理,只李绩这一个人的事,让我独自处理好了。”
他说到做到,将李绩贬到偏远地方做了个小太守,李绩又气又急,忧愤而死——也就是前边说的憋死了。
这事对一般人来说,它启发你在权势人物家的哪怕一个丁点小孩面前说话,都得十分十分小心;对燕国来说,如前所述,则是损失了一个可以稍稍制约一下慕容评的人。
没有了任何制约,慕容评主政就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他个性最突出的特点是贪。
有个叫悦绾的燕国忠臣发现了从慕容恪以来燕国行政上的失误,向慕容暐建议说:“太宰当年行政崇尚宽大,照顾官员利益,普通百姓的户口慢慢被归并到官员们的名下了,这很不好。请让我拟订个制度,依制度做清查整理,把那些由私人占据的户口清查出来,重新交给国家管理,增加国库收入。”
慕容暐知道悦绾这意见是替他皇帝着想,涉及到了皇帝的利益,就批准他主持这项工作。“好的,你干吧,我支持你。”他说。
悦绾很敬业,尽管他当时身体不好,还是遵旨竭力清查核对户籍。好多夜晚,他一个人挑灯夜战,短时间内就将被隐藏瞒报的户口查出了二十多万。
按说,悦绾做这事功在朝廷,主政的慕容评理当给他记一大功。可是不,悦绾带来的是“举朝怨怒”,而且他很快就死了,并没有得到什么酬劳。
悦绾怎么死的呢?与慕容评有关。慕容评认为,咱当官办公务吃皇粮的老爷们打天下坐天下劳苦功高,本就是人上人,多捞多得,十分合理,要不,咱何苦当官?谁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