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全球新闻媒体沸腾了。
中**队确实很能打,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得到了证实,可是在首轮交战中,中**队竟然毫发无损,可能吗?
直到日本防卫省公布战报,中国国防部透露的消息才得到印证。
日本防卫省承认在交战中损失了四艘潜艇与十五架战斗机、而且其中四架是性能先进的F…22A,但是也宣称在战斗中击落了四架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以及一艘越过了东海中线的中国潜艇。
显然,这份战报有很大的水分。
不管怎么说,新闻媒体不得不相信,在首轮交战中,中国占了上风,而且优势明显,还因此掌握了主动权。
战果可以虚报,军队的行动、特别是舰队的行动却不能虚构。
二十九日上午,中国东海舰队已经到达钓鱼岛附近,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个护卫群还在冲绳外面徘徊。
战局明摆着,问题是,谁挑起了这场冲突。
几个小时后,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九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在安理会上提出对日本进行全面制裁。
虽然提案以美国一票否决没有获得通过,但是中国的外交攻势却没有因此而减弱。
在此之前,中国外交部已经通过驻各国大使,向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轮值国、以及五十多个拥有影响力的国家发去外交照会,在谴责日本悍然挑起战争的同时,号召这些国家制裁日本。
显然,要想制裁日本,就得有制裁的理由。
最好的理由,自然是日本主动挑起战争。
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存在明显分歧。
美国在安理会上否决了中国的提案,理由就是日本并非战争制造者,因此没有对日本进行制裁的法理基础。
虽然受历史因素影响,美国并没宣称是中国挑起了战争,毕竟美国早就承认,钓鱼岛是台湾的一部分,并没承认日本用有钓鱼岛的主权,但是美国投出的反对票,等于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类似的借口。
那么,到底是谁首先挑起了这场战争?
不可否认,中国首先采取军事行动,只是提出了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即日本不肯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进行谈判,中国为了恢复对钓鱼岛行使行政管辖权,才在谈判无果之后采取军事行动。
至关重要的是,首先开火的不是中**队,而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
因为东海舰队在交战海域打捞起了日本潜射反舰导弹的残骸,而且提供了遭到导弹攻击的准确时间,所以没人可以否认,日本首先使用武器,对中国舰队发起攻击,而中**队随后展开的行动,可以说成是反击。
外交场上的战斗,绝对不是速决战。
其他国家不表态,不是谁有理、谁无理,而是谁能占据上风。
战争只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因此谁能打赢这场战争,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虽然从首轮交战的结果来看,中国占了上风,而且优势明显,加上第二次朝鲜战争产生的影响,很多国家都看好中国,但是在看低日本的时候,谁也不会忽略,支持日本作战的绝对不是其有限的军事力量,而是作为日本盟友的美国。随着美国开始发挥作用,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
更重要的是,这场局部战争,必将决定今后数十年内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格局。
中国胜了,肯定会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新霸主,迫使暗中支持日本的美国继续进行战略收缩,从而在包括东亚、东南亚、甚至是南亚的广大地区用有无与伦比的话语权,主宰地区局面。
日本胜了,中国的崛起势头将遭到遏制,日本也会因此获得军事与政治独立,在美日同盟关系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甚至替代美国主导西太平洋事务,协助美国压制中国,其世界性大国的地位也将得到承认。
维系国家间关系的不是感情,而是利益。
再好的盟友,如果没有共同利益,也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在选择立场之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衡量战争胜败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加保守的外交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美国还有影响力,就不会有几个国家支持中国。
中国能够获得最大的外交胜利,就是让大部分国家保持中立,把东海军事冲突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这也正是中国采取积极外交的根本原因。
积极主动的外交行动,除了争取获得更多的朋友之外,主要就是压制日本,让其他国家在考虑外交政策的时候,更加重视来自中国的声音,而不是完全听信日本的话语,从而做出对中国有利的决策。
可以说,中国在外交战场上的进步非常明显。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国遭遇的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国际社会中受到的抵制,都与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