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克洛伊意识到,她正在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全世界,这种感觉……很微妙。
101 入侵现实
哈维尔发现,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圣丹斯……不对,自从他开始进入“上帝之城”剧组、自从他撰写博客以来,所有事情都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两个星期之前,“纽约时报”的总编辑专门给他打了电话,意思是让他把自己的个人博客演变成为“纽约时报”官方授意的博客;三天前,“纽约时报”又一纸调令下来,将他从里约热内卢调回了纽约,重回总部。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总觉得像一个梦。
哈维尔知道,“纽约时报”是看到博客现在的超高人气,所以希望能够开拓疆土。对于“纽约时报”来说,根本不需要花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收获他已经经营了小半年的成熟博客,坐享其成,即使后续失败了,承担责任的也是哈维尔,对于“纽约时报”影响并不大。两周之前,哈维尔的私人博客每天的浏览量已经达到了六万人次;而两周之后的现在,每天浏览量已经突破了十万人次。
怎么看,“纽约时报”都稳赚不赔。
放在哈维尔面前有两个选择:离开“纽约时报”自立门户,依靠博客的超高人气成为自由撰稿人;回到“纽约时报”,离开社会部进入娱乐部,重新开辟事业领域。
最后哈维尔选择了后者,原因很简单——博客作为新兴媒体,未来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而他进入陌生的娱乐部,几乎没有任何根基,自由撰稿人的道路荆棘密布。但如果他是带着博客进入“纽约时报”的娱乐部,他就可以取得相当优渥的筹码,不需要真正的从零开始。
哈维尔是一个聪明人。
抵达“纽约时报”位于纽约编辑大楼的全新办公室之后,哈维尔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博客开始浏览昨天的回复。“上帝之城”就是他转职进入娱乐部之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很快哈维尔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昨天他发布的那篇来自纽约网友克洛伊-摩尔的评论已经登上了门户网站雅虎、美国在线的实时热点榜首位置。这篇评论才发布不到十二个小时,就已经吸引了八万浏览量和五千多条评论,火热程度几乎让人瞠目结舌。
“‘上帝之城’从各个角落、各个方面完爆‘纽约黑帮’,毫无争议地!
饱满的镜头、利落的剪辑、精彩的剧本,身兼导演和编剧的兰斯洛特用他惊人的天赋,讲述了一个深刻而冷酷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个生动而饱满的角色,绝对是近年来最完美的电影,没有之一。
‘上帝之城’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彷佛整片区域都被笼罩在无止境的杀戮之中,那弄得化不开的黑暗深深地笼罩着这片区域,冷酷无情而点到为止的叙事更是让电影透露着一种冰冷。但,恰恰是这种克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为什么小霸王会想要称王称霸,为什么小鬼头帮会重蹈覆辙,为什么班尼和帅奈德会死于非命,为什么警察对这里也无能为力,为什么少年三侠的命运截然不同,为什么在故事的最后是阿炮走出了上帝之城?
电影看似没有给出任何清晰的答案,但其实所有答案都隐藏在电影之中了。细细地品味,我们可以发现兰斯洛特充分利用了全部一百三十分钟,通篇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废镜头,几乎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心设计、潜心造诣的,那庞大的信息量蜂拥而来,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根本无法思考,只能被动地跟随着电影前进。但是当电影结束之后,强烈的反思余韵蜂拥而来,却可以引发无限思考。
是教育的缺乏导致的灾难吗?是贫穷和罪恶导致的灾难吗?是冷漠和生疏导致的灾难吗?也许不是,也许都是,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命运,但也不是命运,因为选择权从始至终都在自己的手里。帅奈德选择过,班尼选择过,阿炮也选择过,就好像阿毛、阿夹和阿呆都曾经选择过一般。
更为可怕也更为深刻的是,如果他们都有选择,那么他们又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是因为更容易吗?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就好像美国针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真的拥有大范围杀伤武器吗?战争真的无法避免吗?反对恐怖分子真的除了以暴制暴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甚至说……恐怖份子真的就在伊拉克吗?到底是没有选择,还是美国政府希望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电影的结局。
这就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我唯一的问题就是电影太短了,它依旧不足以让我深刻地领略兰斯洛特那丰富而广阔的思想世界,透过他的视线去看待这个世界,别有洞天。”
克洛伊对“上帝之城”的赞赏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是,她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对电影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最近一段时间批评“上帝之城”的观点做出了有力的回击。特别是最后部分对战争的引申,彻底引爆了网络上所有人的争论。
短短十二个小时之内,这篇文章就成为了网友评论活动开始以来,受瞩目最高、受回复最热的一篇,作为亲眼见证这一切的当事人,哈维尔比任何人都更加震惊,他原本以为已经足够了解网络的力量,但现在却再一次被刷新了极限。
哈维尔不由开始思考:当初兰斯建议自己撰写博客,这是巧合吗?
由克洛伊引发的网友争论战仅仅才刚刚拉开帷幕而已,伴随着时间的推进,事情越演越烈,哈维尔博客的关注度直线上升,但美国最著名的晨间新闻节目“今日”对这件事进行报道时,终于达到了巅峰。
不仅仅因为博客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在展示自己的力量;更因为一部电影所引发的讨论狂潮,刷新了所有人的固定认知。人们所看到的不是过去半年时间里,哈维尔博客影响力的缓慢攀爬过程,而是“上帝之城”上映之后,短时间之内一夕爆红的疯狂和火热,这一切都使得“网络”变得神秘莫测起来。
由于博客的强大影响,“上帝之城”这个发源起因受到的瞩目再一次升温,而身兼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三职的兰斯破天荒地成为了焦点,由杰-雷诺(jay-leno)主持的“今夜秀”向兰斯发出了邀请,邀请兰斯作为特邀嘉宾录制一期节目,聊一聊“上帝之城”,聊一聊博客,聊一聊战争……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走向,对于一部独立电影来说,能够受到主流媒体如此强力的关注,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即使是当年创造了无数历史、至今已经跻身经典殿堂的“低俗小说”也没有受到如此待遇。
更何况,邀请兰斯的还是“今夜秀”——当今脱口秀最顶尖的存在,唯一一档能够和“奥普拉脱口秀”相抗衡的谈话节目,即使播出时段是在深夜,也依旧能够吸引平均六百万的收视人数,从各个方面完爆大卫-莱特曼的“深夜秀”。
这一切都使得“上帝之城”的发展曲线堪称神话,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料想到,这部葡萄牙语电影在北美居然吸引了如此多关注。不管“上帝之城”的最终票房将落脚于何处,这都可以称得上是宣传策略历史上的一次奇迹,而兰斯作为导演更是头顶着“天才”的光环一夜成名。
正当所有人都把功劳归结于“纽约时报”和派拉蒙影业时,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知道——比如说哈维尔-尤利尔和布拉德-格雷,真正的幕后推手只有一个:兰斯洛特-施特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