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就说;“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他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实现他的学习目的,他的学习目的贯穿于他的学习道路的始终,指导着他学习的方方面面:——******不以文凭为学习目的,他多次主动退学。
他的退学,不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贪玩,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真知、真能。因为他认为退学自修,更有助于对准他的志向来进行学习。在******看来,上学与自修,哪个更能帮助他学到实现大志所需的真才实学,他就选择哪个,全然没把文凭放在眼中。
******不以分数为学习目的,不做分数的奴隶。在学校的课程中,对实现他“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最有帮助的社会科学科目学得极为投入,极为用功,而他认为与志向关系不大的科目则有的近于零分,甚至数学考试有时干脆交白卷(这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实现他的大志所需的本领)……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绝不做分数的奴隶。
******对不出国留学的抉择,更能体现出他高的学习目的。五四时期,全国掀起了出国求学的热潮。******专门担任组织新民学会会员留法勤工俭学工作,他自己明明可以留法,但经过反复考虑却做出不出国学习的决定。出国深造,是件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为什么******不去呢?
******这样说:“我们求学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我们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他对那种抱着“出洋”为“镀金”或“做官”目的的人深表厌恶,不屑与之为伍。但他绝不是反对留学,而是认为自己不出国,留在国内学习,研究国内问题,了解中国国情,对实现他改造中国的目的“更为有利”。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抉择是正确的。******比那些留学的才子们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当他刚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他所读的马列著作比起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等是很少的,但是由于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在革命的路线、方针的见解上越众人,越那些留法、留苏的高材生。******在出国留学问题上的抉择,充分显示了他在“为何学”上的不凡——完全以志向为导向,不随大流,不赶时髦,不慕虚名……
由上可见,******在学习上彻彻底底地实现了“为何学”的一大变革,这是他获得学业大成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应当在“为何学”上进行大变革。这并不是说让人人都像******那样不要文凭,不要分数,而是要越文凭、越分数这些低层次的目标,真正树立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为自己未来的事业而学习的目的。
学什么的大变革
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
“学什么”决定于“为何学”。
******在“学什么”上实现了这样的大变革——根据自己的志向、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他不被学校规定的“学什么”所束缚,始终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师范学校就读五年半中,他一直我行我素,自己确定“学什么”。
根据他“改革社会”的目的,他把“学什么”的重点放在与此关系密切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方面,而对自然科学和其它课程,则无心钻研。有的课他根本不去上,更不顾及其考试成绩。学校当局因为他缺一些课而差点要开除他。
******在“学什么”上的变革也是多层面的,他不仅根据自己的志向自己选择学校规定的课程,而且不满足于学校规定的学习深度,在他最需要学习的科目——文、史、哲方面苦下功夫钻深钻透。比如,二十四史,******起码读了三遍以上;《唐宋名家词选》,他读过的本子就有四种。
******对《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唐宋诗词等都是反复地读,直到能熟背出来。此外,报纸也是他重要的学习内容,他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里,把三分之一的钱都花在报纸上,从报纸中了解国家大事、国计民生。
******在“学什么”上的又一大变革则是——不仅重学知识,更重学能力、学素质;不仅读有字之书,而且读无字之书。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就曾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
他多次与好友用“游学”、调查的方式来学“无字之书”。在长沙师范求学期间,不惜付出很多时间,组建“新民学会”、办工人夜校、组织学生赴法留学(自己都不去也愿意组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办事能力。
******还坚持进行冷水浴、风雨浴、长期露宿等常人所难为之事,这都是为了学素质——训练勇猛无畏、敢做敢为的意志和素质,同时也提高身体素质。
“学什么”应当始终在“为何学”的主导之下,要时刻根据事业的需要进行学习;同时,“学什么”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展的——不同时期所学内容相应不同。
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上大学时不喜欢数学,常常让同学帮他记数学笔记而草率应付过去。当他攻占广义相对论堡垒时,所短缺的正是数学。这时,他为了更好地在事业上获得大成,就下功夫学了七年数学,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取得了辉煌的大成。
在这方面,******前半生做得很好:他重视学习文、史等社会科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重视磨练意志,重视调查研究,后来又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式学习打仗……这些都对他实现大志极有帮助。
而晚年的******却未能像他前半生那样很好地做到根据事业需要来确定“学什么”。在晚年,******的事业主要是建设新中国,展国民经济,使国家变得繁荣富强。事业急需他学习经济学的学问,特别是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学问。
但从那时******的书单中可以看出,他读经济方面的书很少,尤其是管理社会化大生产方面的书很少。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等方面,都是他后期事业十分需要的,但他却未能把这个“缺”补上,以至于导致晚期事业决策的大失误。再有,当时******处在最高地位,处在全国人民无限爱戴、无限敬仰之中,谦虚谨慎的素质在这时更为需要,要求更高,更需要下功夫学习、修炼这方面的素质。
而他却没能充分意识到这些,没有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去学习、修炼。相反,这方面的素质反不如初,失去了早期的“谦和”。******没能继续保持他“学什么”上的变革——严格根据事业需要进行学习,这正是他在晚期事业上生大失误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得出又一启示:******在革命时期取得的无比辉煌的事业大成,得益于他的学业大成,而他在后来的经济建设时期事业上的大失误,也是因为学业上出了大问题所致。“成也在学,败也在学”——学习定成败,即学业成败决定事业成败。而决定学业的成败,“学什么”是关键!
因此,**在学习上早期他充分掌握了关键,故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让世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