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是这停顿的一瞬间,直升机两门航炮的炮口喷出了两团火焰。地面上,清军士兵的脚边瞬间溅起了一阵阵尘土。
转眼间,数十名清兵就变成了人体零件。航炮的威力,把人打碎完全不成问题。
接下来的事情,基本就是刚才董方远和李三战斗的翻版。清军顿时大乱,随即溃散,张广的义军在短暂的混乱后,很快重新组织起来,开始追击清兵。
“好了,我们下去吧!”袁刚对飞行员老张说。
几分钟后,直升机落了地。在“天兵神器”的帮助下,张广的部队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董方远见到了张广,立即向张广引荐袁刚等人和他们的“天兵神器”。
接下来没有太多寒暄,也没有任何悬念,张广一声令下,麾下反清义军全体效忠“天兵”。
这一战打得很漂亮,不仅击溃了围剿他们的清军,还俘虏了一百多人,包括这一支清军的最高指挥官。后来通过他身上的腰牌和印信,发现这名指挥官就是清廷任命的莱州游击杨遇明。
杨遇明,这名字起的,要是放到后世清廷搞文字狱的时候,八个脑袋都不够砍。
后来一审问,这个杨遇明也是明朝降将。明朝大厦将倾的时候,见风使舵,归附清廷。
事实证明这家伙也确实挺会审时度势的,见到眼下这番形势,马上就跟“天兵”请降。
张广义军群情激奋,都要求杀了他。毕竟之前义军的队伍被杨遇明率领的清军打得相当惨,此人手上沾满了义军将士的鲜血。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人命是最不值钱的,杀几个俘虏更是家常便饭,何况还是这种有血仇的。
袁刚作为军人,对杨遇明这种吃里扒外的家伙也是相当厌恶,但这种事他不敢自作主张,立即打开联络器请示林浩文。
很快,林浩文传来指示,留下杨遇明,全体清军俘虏也都不杀,而且要争取一并收编。
现在还是东海义军的“创业”阶段,不乱杀人,首先有助于打造仁义之师的形象,让后续有意归降者没有后顾之忧。
再者驱逐舰官兵虽然是现代战争的行家里手,但毕竟对明清之交的古代战争缺乏系统认知,收降这么一个清军游击,会对部队认知这个时代的战争有不小的帮助。
有了“天兵大帅”的最高指示,张广、董方远和义军其他成员们就算再怎么不理解,也不敢有任何异议。毕竟掌握“神器”的“天兵”此时在他们心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绝对不敢忤逆。
于是,袁刚迅速带领义军成员,收缴被俘清兵的武器,并开始登记所有俘虏的信息。
当天晚上,另外6名陆战队员带领的第二路人马走陆路赶到了东石村,双方顺利汇合。
所有部队汇合后,袁刚清点了人数。
算上张广、董方远等将领,反清义军一共有221人,清军俘虏包括杨遇明在内,共113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八旗兵,其余都是汉兵,多数是前明军士兵。
袁刚和陆战队员们简单整编了部队,按照现代军队的制度,编成了3个连。每个连下面也全都改用现代编制,即排和班。
原来的清军俘虏被打散,按照八旗降兵、投降汉兵与义军士兵1:2:6的比例,混编成班。重点盯防的是投降的八旗兵,前明军降兵次之。
完成这项工作后,已经入夜了,新整编的部队开始埋锅造饭。清军的围剿部队带了不少干粮和补给,现在都成了战利品,也让几百人吃了顿饱饭。
一夜的休整后,第二天清晨,按照之前林浩文的预定计划,袁刚率领新整编的部队,开始向登州首府蓬莱县城方向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