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文和洪宽检阅完这些死气沉沉的“军队”后,军事学校的学习改造也正式开始了。
改造计划基本出自林浩文之手,洪宽等一些驱逐舰上的军官也提了一些意见。
首先,要将参与学习改造的人分成两部分,一是主动投靠东海义军的部队,比如张广和董方远等人的部队,二就是战俘。
针对战俘,首先在军事学校的大操场上,用三根木杆搭起一个大门。
所有的战俘在大门前列队,然后向他们简单传达东海义军为谁而战,义军对待俘虏的政策,义军的粮饷待遇,还有人人平等、官兵一致等原则。
最后,想留下参加东海义军的,就从大门里走过去,告别过去,一切重新开始。不想留下的,就从大门旁边走过去,领路费回家。
一轮筛选后,愿意留下加入东海义军的俘虏们按照现代军队编制,以营、连、排、班重新改编,他们的身份也从战俘转变为学员。
其中的营连长以及相应的教、指导员都是驱逐舰上的军官,下面的排长、班长则是驱逐舰上二期以上的士官。
张广和董方远部下那些主动投靠东海义军的农民军则分离出来,单独编成了两个营,组织架构也都大差不差。
此外,林浩文和洪宽还专门从舰上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高学历的军官,担任轮值教员。
完成改编后,正式的学习就开始了。
当然所谓的学习,没有任何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在各班长的带领下,展开“诉苦大会”。
所谓“诉苦大会”就是让士兵们把自己遭遇过的各种苦难都说出来。
比如,自己以及家人当年是怎样被地主殴打,明廷的官员如何不顾百姓死活追缴赋税,清军如何掳掠自己的村子,如何杀人不眨眼,自己同村的百姓如何沦为满洲贵族的奴隶……
除了这些,针对出身不同的军队,同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主动投靠的农民起义军就不说了,他们可能大字不识一个,但对压迫感同身受,一点就透,很快就能把道理想明白,做工作也相对容易。
投降和被俘清军会稍微麻烦一些,这些清军中有满洲八旗兵,也有投降满清的汉人士兵。
汉人士兵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了,要么是清廷在辽东招募的,要么就是前明军士兵投降了清朝。
而前明军士兵又分为府兵和一些府县衙门招募的募兵,此外还有一些地主富户招募的私兵。
面对如此复杂的战俘,林浩文都专门做了研究,并且制定了策略。
针对前明军士兵,一般就从明末军户有多惨,以及军中各种压榨和奴役等等开始入手诉苦。
针对府县、富户招募的募兵和辽东汉兵,则针对军队内部各种不干人事的长官和权贵展开控诉。
不过嘛,最麻烦的还是那些被俘的八旗兵。这帮人从小就把打砸抢烧当成了生活的常态,对中原汉人也有仇视情绪,甚至不把汉人当成人,认为汉人就应该是他们的奴隶。
针对这些八旗兵,林浩文等人专门做了很多功课,费了很多心思,目的也是让这些八旗兵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清廷皇帝和满洲贵族的奴隶和打手。当然这些八旗战俘的转变需要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