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仆射再不敢卖关子,捻须道:“陛下只消赐予桓家一面‘孝义天下’之匾额,则那桓散骑便必会主动请缨,领兵前往泗水抗赵。”说到这里时,他的面上便有了几分意味深长的神色:“而一旦到了战场,兵员死伤总是难免的,去时是一万精锐,然回来时,那一万桓氏府兵还能剩下多少,就很难说了。”
“哦?”中元帝阴沉的脸上,蓦地划过了一丝喜色,旋即又是满脸地狐疑,再度探手抚向了金冠,两道微微带灰的眉蹙了起来:“仅凭这一面匾额,就能得来如此奇效?”
“陛下明见千里,臣拜服。”江仆射立时伏地跪叩,语声极是恭谨。
这种奉承话谁不爱听?
纵然中元帝还有点没明白过来,却也是弹冠而笑,伸手虚扶了他一把,和声道:“起来说话罢。”
江仆射站起身来,恭声说道:“陛下果然英明,这一面匾额赐下去,那桓散骑就有再厚的面皮,亦无颜再呆在京城了。依臣猜想,陛下此举好处有四:第一,那桓公被刺客之事气得得了脑卒中,桓府更是死伤无数,那桓散骑若是不能为父报仇、杀尽赵狗,又有何面目立于世?便是为了这一个‘孝’字,他也必须领兵北上,此其一;其二,为人臣者,对天子须得有义,而这所谓的义,到底不过一个‘忠’字罢了。那赵狗已然杀到了京城来,桓氏若还是龟缩不前,又有何面目于陛下面前称臣?”
听着这话,中元帝的面上露出笑来,催促道:“还有两条,爱卿继续说。”
江仆射便又道:“这第三,就算桓散骑装聋作哑、按兵不动。有了这面匾额,臣等便也有了攻城之器。那铁面郎君薛中丞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参一个桓散骑不忠不孝、愧对天下百姓、愧对天子厚爱之罪名,臣等届时随后附议,则那桓氏的名声,必是一落千丈;至于第四条,在此前提之下,臣等便可上本,请陛下发兵前往泗水与赵贼交战。我江氏愿出兵五千,与周、杜二姓府兵合为一路,与桓氏联合抗敌,则泗水之危局可解。就算危局不可解,战场之上刀剑无眼,那桓氏一万精锐便损上了三五千的,亦是人力难免的。”
中元帝越听越喜,听到最后,直是喜动颜色,抚掌大笑道:“妙极,妙极!仆射果是孤之重臣、国之肱骨哇!”
他一面说话,一面便拍了拍江仆射的肩膀,一扫方才的阴沉不虞,一副容光焕发的模样。
江仆射仍旧维持着此前的恭谨,躬身道:“陛下过奖了。此皆是陛下英明,臣不过是躬逢其会罢了。”
饶是中元帝听惯了谀词,此刻亦不免开怀大笑起来,抚着发上金冠笑道:“仆射这话说得太谦,太谦了。”
那一刻,他那张沧桑而俊秀的脸上,已是笑出了满脸的褶子。
江仆射却还是不骄不躁,俯身说道:“我大陈在陛下治下,千里江山如画、万世英名永存,陛下实是千古圣君,容臣一拜。”语毕,再度倒头下拜,态度简直称得上是虔诚。
中元帝心下委实欢喜,笑着亲自上前扶起了他,执了他的手,一脸语重心长地道:“孤就算再有千里眼、顺风耳,亦需爱卿常在孤的面前说实话、说真话,也莫要叫孤成了那乾纲独断之的孤家寡人。”
听了这话,江仆射连忙又跪伏于地,连呼了数声“陛下英明、天地可鉴”之类的话,一时间正所谓君臣相得,寿成殿的气氛亦变得空前融洽起来。
直到踏出了寿成殿那数十级台矶,邢有荣殷勤相送的身影,亦仍旧立于宫门处,半晌不曾离开。
江仆射回首看去,向他揖手致意,旋即拂了拂袍袖,转出了宫道。
那个瞬间,他终是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计终是献了上去,也终是讨得天子欢心,于他而言,这已是极大的成功。
只是,此念方一生起,江仆射的面色便又沉凝起来,蹙着双眉,似是心事重重。
回到府邸之后,江仆射直接便去了大书房,才一进院儿,便见那廊下立着一人,一袭灰衫被秋风拂得飘飘而举,正是他身边的第一谋士苏长龄。
“仆射大人回来了。”一见江仆射,苏长龄立时上前说道,语声并无半点急迫,态度亦是从容,洒然地一揖手:“我想寻大人说几句话,却不见大人身影,我便想着在外头等一等,不想仆射大人回来得倒快。”
江仆射但笑不语,只引着他进入了书房,又叫小僮儿奉了茶水。
待二人坐定后,苏长龄便笑道:“我观大人眉舒眼亮、面若春风,想是大人苦心谋求之事,已然有了眉目了,是不是?”
江仆射闻言,面上便露出了一个微笑,颔首道:“苏先生果然是苏先生。”
苏长龄立时喜动颜色,揖手道:“想不到仆射大人竟然做成了此事,仆先在此先恭喜大人了。”
江仆射的心情似是不错,此时便抚须笑道:“这也是你献计有功,若不然,我在陛下的面前也不好交差。”
说到这里,他面色便凝了凝,肃容道:“如今还要请先生给一句话,那泗水……”
“必有一战!”苏长龄斩钉截铁地说道,面色亦变得极为沉肃:“仆射大人以退为进,狠将了桓氏一军,此计大善。待陛下颁下圣旨、赐下匾额之后,仆以为,那泗水之战便坐实了,届时,仆射大人便可联合杜、周二姓之力,削弱桓氏的力量。”
江仆射惯是温和的脸上,此时已然迸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所欢喜者,不只是从苏长龄这里听到了更加肯定的答案,更是因为,杜骁骑托人给他送来了一个口信。
那口信只有一句话:“泗水战、一姓亡,七姓余六,旦去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