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宋朝到底有多弱 > 第74章 不让人省心的弟弟(第1页)

第74章 不让人省心的弟弟(第1页)

自964年伊始,朝堂权力格局开始急速变化。

一月份,赵匡胤罢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宰相职务,好听的说法是三人一再上表请求退休,赵匡胤不得以从之。

但结果是一样的,经过整整三年,范质等三人也完成了配合新朝平稳过渡的使命,他们分别被加授为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和左仆射,然后退居二线。

第二天,赵匡胤就急不可待的要任命赵普为丞相,谁知此时出了个岔子。

按照制度,宰相的任命书需要有现任宰相签署方可生效,换句话说,即使不是增加宰相、甚至是新任命独相(便如这次的赵普),也必须要留一个老宰相签署完任命书以后才能让其退休。

但街溜子赵匡胤一方面是不懂这些程序的道道、另一方面也是急吼吼要赶紧尽让范质三人退休腾位子,所以当赵普把这件事告诉他以后,赵匡胤也懵了。

他想了一会儿直接对赵普说:这有啥,你们只管拟任命书好了,我给你签批。

赵普拒绝了皇帝的这个外行办法,找来专家学者(翰林学士)寻求解决之道,最后的办法就是让使相来签字。

我们前面说过,使相指的是节度使兼同平章事,对节度使来说,兼宰相职只是一种褒赏荣誉,并不能行使宰相的权力。

然而这次实在是没有办法,于是自唐代创立使相以来,唯一一次使相行使宰相权利的事便出现了,赶上这个好运气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皇帝大弟弟,时任大内都部署、兼同平章事、开封府尹、领泰宁节度使的赵光义。

于是在赵大、赵二、赵普这老赵家三人团的通力配合下,又一次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这之后,赵普开始了其在宋朝初期威风无比的独相生涯。

这里我们还要是多说一句,赵普这次除了被任命为宰相外,还得到了一个兼职,即兼修国史。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之前我们没有讲过。从唐代开始,宰相一般都会兼领三馆,即昭文馆、国史馆、集贤馆,通过上述兼职可以明确宰相的位次顺序,由高至低依次被称为昭文相、国史相、集贤相(之前的范质、王溥、魏仁浦就是这个顺序)。

后来赵光义时期,新任命宰相(同平章事)便开始不兼领三馆,而是将其作为提升级别的台阶,依据情况逐步授予宰相。

四月份,赵匡胤担心赵普一人梳理政事堂力有不逮,便未雨绸缪的想要给赵普配几个副职作为助手,但因为不知道应该叫个什么职务,所以之前吃了没文化亏的赵匡胤这次学聪明了,他提前找来专家学者(翰林学士)陶毂询问此事。

谁知道专家和专家不都是一样的,比如这次的陶毂就是个二把刀。

他引用唐朝旧事,告诉赵匡胤副宰相的官名应该叫做参知政事。

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唐朝最早任命宰相,是以其本官职(可以是各部尚书、侍郎、御使大夫)甚至是无官职之人(一般为退二线的资深大员),通过参机政务的形式完成行使宰相权利。

后来皇帝想要提拔一些职务低、资历浅的人参议政事(事实上的宰相),但为了同那些老资格的大员有所区别,这才有了同平章事这个名称。

换句话说,同平章事最早是低级别宰相的差事代称,而参机政务(参议政事、参政事)才是宰相差事的标准称呼。

陶毂这次提出把副宰相叫做参知政事,位列同平章事之下,这完全就是搞反了。

但问题不大,赵匡胤反正也不懂,他只要觉得行,那就行。

所以自此之后,宋朝的宰相便形成了如下的称呼:

正职的叫做同平章事,可以是一人或数人,副职的叫做参知政事,一般不止一人。

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共同构成宰相班子,至于实际的权力大小,一方面看职务,另一方面主要看皇帝,但是在早期,参知政事的权利和地位完全不能与同平章事相比。

比如,这次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的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相比,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

赵匡胤下任命书的同时,也对他俩的权利、待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先说权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