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好熟悉的台词。
刘辨条件反射般地言道:“不可能。”
而荀或则愈加肯定:“数倍,乃至数十倍。”
刘辨深吸口气,铭记于心:“好,咱们便先去会会这个戏志才。”
荀或一揖:“殿下放心,此人绝不会让殿下失望。”
直播间网友再次沸腾,七嘴八舌起来:
“可以啊!还真是戏志才。”
“戏志才的名,居然是个贤字?”
“好吧,这回真相了。”
“可惜是个短命鬼。”
“”
刘辨倒是不关心戏志才的名是什么,更不关心他是不是短命鬼。
他只是略微感到惋惜,心念道:“唉,可惜不是郭嘉!”
话音刚落,军师联盟的声音响起:“辩爷,你放心吧,颍川郡的人才,一个都跑不了,等新朝建立以后,咱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
“除了现有人员的相互举荐以外,还要效彷曹操,颁布《举贤令》,亦或者让山野之人,毛遂自荐,朝廷统一安排考核,为科举提前打个基础。”
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是察举、征辟。
它相对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到了东汉后期,举察制便被世家大族垄断,出现了所谓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荒唐局面。
而科举制相对于举察制,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可以吸收大量出身寒门的人士,进入到统治阶级。
当然!
对于上位者而言,科举制更是一个平衡世家、寒门之间矛盾的一种手段,一旦科举出来,对于徐荣等人而言,也算是能有个交代。
“科举?”
刘辨细眉微蹙:“这能行吗?”
军师联盟解释道:“只是打个基础而已,肯定没问题,何况汉朝时期,不是没有考试,只是没能流行开而已。”
“哦?”
刘辨大感疑惑:“当真?”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地道:“自然是的!根据历史系专家介绍,汉末时期,朝廷有太学、鸿都门学、邸弟学、四姓小侯学。”
“太学自然不必赘言,乃是汉武帝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在京都长安的西北城郊,正式成立太学。”
“至于鸿都门学,是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在雒阳的鸿都门而取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院。”
“啊?”
刘辨惊诧:“文艺专科学院?这里面教什么,琴棋书画诗酒花?”
军师联盟解释道:“辞赋、小说、尺牍、书法、字画等。”
“原来是这样。”
刘辨暗松口气,转而又问:“那四姓小侯学呢?这名字有点意思。”
军师联盟:“四姓小侯学是外戚创办的贵族学校,创设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所谓四姓,即樊、郭、阴、马四大氏族,他们都不是列侯,故名小侯。”